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运用研究

张群英

荣县人民医院 643100

[摘要]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检验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选取我院接诊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常规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验,观察阳性检出率,比较定量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大三阳、小三阳、其他指标的阳性率为30.8%、50.8%、21.5%,均高于对照组的0、3.1%、7.7%,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HBV-DNA、ALT和AST定量检测结果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两对半检验能检出乙肝病毒,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检验;定量检测;阳性率;肝功能

乙肝病毒性肝炎是HBV病毒感染6个月以上,导致肝脏发生炎症、坏死、纤维化的慢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WHO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2.57亿HBV感染者,由此引起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分别占30%和45%[1]。早期确诊并积极干预,能抑制HBV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和患者健康。本研究选取65例乙肝患者作为对象,探讨了两对半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选取我院接诊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包括男性患者35例(53.8%)、女性患者30例(46.2%);年龄位于20-77岁,平均年龄(45.3±12.8)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病程(4.3±2.2)年。同期常规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32例(49.2%)、女性33例(50.8%);年龄位于19-79岁,平均年龄(44.8±13.6)岁。两组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且伦理学机构经审通过。

1.2 纳排标准 (1)纳入要求[2]:①年龄18-80岁,临床资料完整;②沟通能力正常,知晓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2)排除患者:①精神病史;②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感染;③妊娠哺乳期女性等。

1.3 方法 采集受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验,具体操作如下:

1.3.1 仪器试剂 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有血液离心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试剂盒(由美国西门子医学诊断公司生产,规格:200测试/盒)。

1.3.2 检验方法 ①采样。按照规范要求采集血液样本,在晨间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部静脉血液5 ml。②处理。对血样进行离心处理,设置转速为3000 r/min,离心时间10 min,完成后获取上层血清。③检验。对血清上机检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五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并进行定量检测,生成检验报告单。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乙肝两对半阳性率,其中HBsAg、HBeAg和HbcAb呈阳性,HbsAb和HBeAb呈阴性,为大三阳;HBsAg、HBeAb和HbcAb呈阳性,HbsAb和HBeAg呈阴性,为小三阳。(2)比较定量检测结果,包括HBV-DN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3]:HBV-DNA<1000 cps/ml,ALT为0~40 U/L,AST为0~40 U/L。

1.5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Excel内,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阳性率以例或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乙肝两对半阳性率比较 数据显示,试验组大三阳、小三阳、其他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乙肝两对半阳性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大三阳

小三阳

其他指标

试验组

65

20(30.8)

33(50.8)

14(21.5)

对照组

65

0(0)

2(3.1)

5(7.7)

χ2

23.636

37.572

4.992

P

0.001

0.001

0.025

2.2 定量检测结果比较 数据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HBV-DNA、ALT和AST定量检测结果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实验室定量检测结果比较 (`x±s)

组别

例数

HBV-DNA(cps/ml)

ALT(U/L)

AST(U/L)

试验组

65

2475.8±259.4

136.4±26.7

128.7±24.5

对照组

65

764.0±78.3

33.6±9.5

37.2±8.8

t

50.933

29.245

28.337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乙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慢性、传染性疾病,HBV病毒感染是罪魁祸首,主要经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4]。乙肝患者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的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肝掌、肝脾肿大、蜘蛛痣等症状;当病情发展至失代偿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肝硬化和肝癌风险提高。就目前而言,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临床治疗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

临床诊断时,病原学检查是一个重要的项目,通过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判断感染情况和危害程度,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其中,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阳性代表有完整的病毒颗粒;HbsAb是乙肝恢复期出现的抗体,阳性说明对病毒产生抵抗力;HBeAg由病毒内部产生,阳性说明病毒有活动;HBeAb是人体针对HBeAg产生的蛋白质,阳性说明病毒传染性减弱;HbcAb分IgM和IgG两类,前者阳性说明病毒活动,后者阳性提示以往感染。大三阳和小三阳,均能确诊急慢性乙肝,但大三阳代表传染性强,小三阳代表传染性弱[5]

文中以65例乙肝患者为对象,并和常规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大三阳、小三阳、其他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HBV-DNA、ALT和AST定量检测结果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薛青[6]的研究基本一致。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一是入组样本量少,二是没有分析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对于这两点,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综上,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两对半检验能检出乙肝病毒,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游春丽,斯思,邓小倩.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应用探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5):21,24.

[2]江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76.

[3]张国顺,孟冬梅,刘斌,等.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DNA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8):4592-4595.

[4]彭蘡,陈珊,徐燕,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8):33-34.

[5]余晓川,毛怀凤,王婷,等.300例藏族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乙肝病毒DNA定量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对比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8):1334-1337.

[6]薛青,高彦娥.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在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