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因生活体验而精彩——浅谈小学中高年级生活体验作文的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作文因生活体验而精彩——浅谈小学中高年级生活体验作文的教学

赵帅

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摘要:写作是情感的书面语表达,是对生活最真实的记录,阐述着对人生的思考与理解,亦充满对美好生活的虚幻主义色彩。我国的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来源生活。基于此,将生活体验将情感融入作文写作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变得极为重要。本文针对作文写作教学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教学情境下焕发浓厚的教育色彩,通过列举实例,让读者们感受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活化的写作教学。

关键词: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生活体验

伴随着新课改在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发展,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生活化作写作所带来的教育魅力展开积极的探讨。所谓生活体验式的作文教学,其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小学生洞察一切生活事物的能力,强化他们的感官学习能力,让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都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积极地体现。因此,传授给学生们这种融入自然、捕捉自然的写作方法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所制定的主要教学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外,还对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构建及对情感鉴赏的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明晰生活体验作文教学意义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部分小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情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写作教学的质量迟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部分教师在经过详细的文本解读和作文的题材规定下,便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上交一篇合格的“应试”作文,里面虽包含了学生对于文本内容上的主观理解,但往往缺乏了情感上的互通,导致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很容易出现咬文嚼字的现象,影响词句感情进而形成我们所说的“流水文章”。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最佳方案之一便是将学生们引入生活的大课堂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写作,开展生活体验化的写作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经历或眼观了解通过文字转述成为一篇优秀的生活范文,鼓励他们多元融入出现在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于其中展开对现实生活的个人感受和第三视角的思考;经此,学生们亦可在作文中埋入思维的种子,不断更新自我思想和写作风格,培养他们善于学习表达的态度,注重个人思考的素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解析当前写作教学困境

(1)忽视学生写作“观察”

在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之下,学校语文教师不仅以写作能力进行打分,更看重的是学生在作文里所体现的观察能力与水平,及是否有融入吸引的生活素材。但在部分学生的自主写作中不难看出,文章中缺少生活素材的引入,更缺少学生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与理解。因此,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不单单是要引导他们在文章中引入适合的生活素材,更要教导他们如何进行素材引入及如何通过慧眼去留心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文体内化之后写入文章之中。

(2)忽视学生写作“兴趣”

这在小学阶段甚至是中学阶段都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时,总是对写作这一块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更有甚者出现作文“迟交”“漏交”的现象,这对普及生活体验作文教学课改产生极大的不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是一个繁琐的环节,自由创作对于文字的思考把握难度较高,学生们喜欢走便捷的学习道路,因此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抄袭”、“应付”等多种不良情况。另一方面是教师忽略对写作氛围的构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不管是写作培养还是知识传授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需记住的是,小学生的写作不是“创作”,是对学习习惯和写作意识、写作思维的初步培养,需要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支持。

三、探析生活体验作文教学策略

1.从家庭方面初步感知写作素材

家庭是一位孩子的原生态培养地,父母所起的积极作用便是指引孩子的发展道路,帮助他们初步感受生活所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状况与写作动向,搭建家校沟通桥梁,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空间,帮助孩子们去挖掘生活中的动静之美。

例如:在进行《我学会了》的习作教学中,笔者就以劳动为主题展开教学,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为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家庭劳动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去感受生活所带来的魅力。在我的沟通过后,有的家长支持孩子们去培育花草,让他们学会种植花卉的技巧,体会到种植的乐趣;有的家长布置给他们洗碗拖地的任务,让他们体验了家务活的辛劳,学会体谅父母的不易;有的家长则带领孩子帮爷爷奶奶做农活,让他们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了节约意识。到了写作环节,学生们将在家中的劳动体验与感受以及思考用平实的写作风格记录到文章之中。通过这次家校共同合作开展的生活体验作文教学,让学生对于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已有初步感知。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之后,家长们会给予孩子最佳的生活体验,且在家长们的陪伴下,孩子们放松了对于写作素材的收集,使得他们能够全心投入到生活体验之中,捕捉一切能用到的写作素材。

2.以社会实践逐步积累写作素材

社会生活是最大的素材收集场,在社区之中,亦或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学生们都可以了解到丰富的素材知识,锻炼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生活体验式写作教学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还能在实践中凝聚自身的实际情感,以便于更好的写入作文之中。

例如,在开展《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教学中,笔者就提前布置相关写作要求:一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父母的陪同下实地走访自己要推荐的好地方;二是按一定顺序对自己要推荐的好地方展开描写,例如由远及近、游玩的顺序等;三是要突出好地方的特点以及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四是习作完成后要开展文章评选活动。在同学们都完成相关写作后,我就将写作张贴于分享栏,让大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好地方,经此,不仅可以增加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增加他们的素材积累,借鉴写作技巧。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从社会实践中挖掘素材内容,是最真实且最有效果的写作教学方式,学生对于典型事例、事物的描写、刻画变得更为真实、富有情感。

3.以情境教学不断营造写作氛围

部分孩子因为不满于传统写作的枯燥无味,而渐渐放弃了作文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开创丰富的写作情境,让学生们即使身处在课堂之内,也可以通过情境的深入去了解外面世界的节奏变化,感知生活体验化的写作教学。

例如,在教学《我的心爱之物》的习作课时,笔者就开展“课堂拍卖会”的生活体验作文教学。很多孩子并没有接触过拍卖会,对拍卖会上的内容一无所知,于是我通过网络搜寻资料,并且制作了一个有趣的拍卖动画。孩子们通过观看动画体会到了拍卖规则,接着我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将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以及“心爱”的理由阐述清楚。最后,我将写的比较好的作文在课堂上展开教学,让学生将心爱之物带来课堂进行模拟拍卖会,有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竞拍物品。

因此,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更快、更乐于融入课堂教学,还能够不断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课外知识,促进写作教学课堂更高效。

四、结束语

总之,来源于生活的写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的,这就要求学生们要独具慧眼,留心观察生活事物,用心感受。且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创设情境等模式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角度去感受生活,丰富文章的写作内涵及情感。

参考文献:

[1]李英.基于生活体验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80.

[2]吴安. 小学中高年级“体验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