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技术与其它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对比及对准确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凝聚胺技术与其它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对比及对准确率的影响

于祺洋

齐齐哈尔市急救中心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和其他输血技术的对比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前来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整理以及收集,分别对健康人员予以盐水检验法以及凝聚胺技术的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记录。结果:不同方式检出的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同时凝聚胺技术测定的凝集细胞检出率要比盐水检验法高,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价值显著,推广价值存在。

【关键词】临床输血;凝聚胺技术;输血技术;对比价值

在对出血病症患者进行临床救治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输血处理,来保证维持患者体内的血液稳定性[1],同时保证人体器官的正常运转以及运行,来达到抢救患者生命的意义和目标[2]。常规输血操作不仅仅能够对患者安全进行保护,同时也挽救患者生命,临床可行价值存在,但是错误的输血操作流程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3]。因此临床对患者予以输血操作前,需要保证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血液测定,同时来保证输血的有效价值以及临床安全价值,最大程度避免溶血并发症发生。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作为新型的一种技术,凝聚胺技术不仅仅具有较快速的检出率,同时能对溶血性输血反应进行预防。根据于此,文章分析凝聚胺技术和其他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的价值。

1 基本数据信息

1.1 基本数据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共前来体检50名健康人员。中位年龄(28.20±6.25)岁,其中男性26名,女性24名。16份血液样本来自于正常献血人员以及输血反应人群,25份来源于输血过程中配合不合格人员,9份来源于出血以及输血中抗体人员。

1.2 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50名人员血液样本通过盐水检验方法以及凝聚胺技术测定处理,凝聚胺技术血液测定方式为:拿取两支试管,献血人员红细胞悬液以及受试人员血清加进同一支试管内,将受血人员红细胞悬液以及献血人员血清加进另外一支试管中。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标准

对血液样本的抗体凝聚情况予以记录分析,其中包含为抗体-D、抗体-C、抗体-E、抗体-e、抗体-c,凝聚情况划分依据为:没有凝集(+),强凝集(+++),最强凝集(++++),对两种测定方法下红细胞消失情况和凝聚细胞检出率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50名健康人员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表示,予以t检验,率(%)用计数资料判定,p<0.05判定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凝聚胺技术测定分析

50名健康体检人员中,26名10s内非特异性凝集消失,比例为52%,24名在20s内非特异性凝集在180s后消失。所有体检人员特异性凝集180s后全部消失。

2.2 盐水检验法以及凝聚胺技术测定结果分析

通过临床对比研究,盐水检验方法血压抗体结果证实抗体-D、抗体-C、抗体-E、抗体-e、抗体-c没有聚集,凝聚胺技术测定方法测定出抗体-D、抗体-C以及抗体-c属于最强凝集状态,抗体-E以及抗体-e为强凝集。

2.3 盐水检验方法以及凝聚胺技术测定下的凝聚细胞检出率

淹水检验方法检测出2个凝集细胞,检出率为4%,凝聚胺技术测定法测出21个凝集细胞,检出率为42%。

3 讨论

当前,输血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得到大量应用,临床中对输血的安全价值也开始有更高的关注,在输血完成后,人体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原细胞产生伤害,更为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溶血性不良反应出现。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输血后存在的不良反应,临床在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检验测定,临床常用的盐水法虽然较为简单,但是检验敏感度较弱,导致不完全抗体检验发生。

在临床研究不断发展下,凝聚胺技术测定在输血检验中得到了大量更新,同时将其应用在血液标本检验中,在这种检验方法下,对红细胞表面唾液酸予以中和,促进了非特异性凝集发生。凝聚胺的临床价值下,凝聚胺能够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出现非特异性凝聚关系,而后对红细胞悬液进行中和。由本次研究数据可知,健康体检人员特异性凝集在180s后消失,非特异性凝集在180s内全部消失,盐水检验方法血压抗体结果证实抗体-D、抗体-C、抗体-E、抗体-e、抗体-c没有聚集,凝聚胺技术测定方法测定出抗体-D、抗体-C以及抗体-c属于最强凝集状态,抗体-E以及抗体-e为强凝集。

因此凝聚胺技术的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赵芳贤. 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13).

[2] 王莹. 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前红细胞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9):114-115.

[3] 宋雪珍, 宋雪梅, 任小宁,等.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预防策略与建立临床输血预警体系探讨[J]. 中国输血杂志, 2016, 29(8):8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