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

石琼慧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小学 甘肃 正宁 745300

摘要:目前社会常态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音乐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学生起到的调节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本文通过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必然联系中,深入分析探究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调节作用。

关键词:音乐文化;小学教育;心理健康;积极作用

引言:

音乐是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的。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日渐增大,对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缺乏勇气和自信、自卑内向、情绪多变等,这就需要音乐来抚慰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综合身心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绪论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良性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由于小学学生还没有能力对现在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没有较强的独自自主能力,如同一张白纸,需要有人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维护学生心灵上的纯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所以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足够的重视,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听觉盛宴的同时,可以熏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也是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调整心理状态的绝佳途径。音乐分为器乐领域和声乐领域,在声乐歌唱中,学生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得到情感的共鸣,古典乐优雅端庄,流行乐轻松欢快且富有多重变奏,嘻哈音乐富有活力,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器乐中,大提琴优雅沉稳,小提琴灵活多变,钢琴大开大合,吉他传递民族风情,各有各的味道,也能为学生带来多种美的感悟。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形成一个正确的健康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严重影响着他们本身未来的发展,小学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来辅助学生的心理成长,是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艰巨任务。

二、不同类型音乐调节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音乐是能够进化心灵的,这点在历年来的心理学研究中是毋庸置疑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情绪是多变的,也是最容易被影响的。通常一个小学学生现在处于一种悲伤的氛围中,音乐治疗方法可能在人们的认知中是需要运用欢快的音乐作为辅助,普遍认为如果心情悲伤的话,听一些欢快的音乐旋律可能会有所好转,但是经过现实证明,这样只会使心情更加抑郁。这时候在音乐的选择上就需要挑选一些与当时心情相吻合或者能够充分表达此时心理状态的音乐,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所谓的“知音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人将悲伤的心情全部释放出来,堵不如疏,在情感宣泄出来之后就能够起到正面的调节作用。

音乐也可以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心理品质。音乐的形式不只是局限在单纯的歌曲形式中,其他多种形式诸如器乐的演奏、音乐剧的表演等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感受,学生通过学习器乐的演奏,例如民谣吉他,民谣吉他的乐曲风格多变,让学生体会不同音乐风格的同时增强生活乐趣,在美的感知中体会到多重情感的宣泄,可以是轻松愉悦的民间小调,也可以是暗含忧伤的思乡情绪,让学生在多重体验中提升对于情感的共鸣。或者可以学声乐,在听的基础上主动开口歌唱,如果心情郁闷难以纾解,开口唱歌可以帮助人们将郁结寻找到一个散发的途径,唱歌是能够振奋精神的,也是调理情绪的有效途径,在不断地品味中扩大学生的感官审美,调整情绪,在美学的感染中丰富自身情感体验,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在音乐疗法中有这样一个专业名词,叫作“感动体验”,或者也可以被称为“感动音乐疗法”,这种音乐治疗手段对于人的心理发展起到的影响是最大的。音乐是通过音调的变化来影响人的情绪的,音乐人在数年间的研究中认为不同的音调带给人的情绪影响各不相同,例如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空荡,最适合陶冶人们情操的是C调,甚至在中医疗法中也存在“听五音、调五脏”的中医音乐疗法。而且C调歌曲的调音区不适合男声也不适合女生,最适合的是童声演唱,这也能够让小学学生在通过C调歌曲的传唱中产生共鸣,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拿到音乐的魅力,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减缓学生的心理焦虑,丰富自身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

三、结束语

帮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一个漫长又艰难地过程,心理教育不同于学科知识教育,有固定的知识理论且适用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性格特点来逐步引导孩子的成长,通过音乐教育的传输,加强学生对于音乐魅力的认知,真正将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情绪是具有丰富的感染力的,所以在学生群体间发展负面的情绪要及时引导调整,否则这种负面情绪会不断加大扩散到整个学生群体。音乐熏陶的过程注定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戒骄戒躁,全身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熊熹.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 明日, 2019(25):0382-0382.

[2] 陈燕玲.新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7):101-101.

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号 GS[2019]GHBZ104《音乐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