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陆伟珍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桥镇大仙学校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的接受数学教学的初期阶段,对于学生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起到关键的基础教育作用,伴随着新课改后对义务阶段各科教学的要求提高,对于数学学科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对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亟需在教学策略方面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数形问题的有效解决,并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进行灵活运用。其中发散性思维是人类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思维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和基础,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中,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文主要基于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探究这方面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策略。

一、发散性思维培养遇到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文本语言形式的表达

在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中,教师在知识点讲解中,文本语言形式的跳跃性或者过于简洁都是不利于学生这方面思维培养的,而以往的教材中,在这方面通常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文字表达形式比较不合理,不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通常不能仅依赖教材进行教学,而应在对教学知识点实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表达形式进行改进,要能够做到对学生起到激发作用,但当前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不足的,还不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

(二)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

很多版本的数学教材中通常教材结构编排要比较概括性和抽象性,章节之间缺少联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要求教师能够实现,将课堂教学中课件所呈现的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相符合,要做到符合学生的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但在当前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认识还比较不足,不能形成相符的结构,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进行刻板的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三) 数学知识本身的繁杂性

在发散性思维发挥中,通常比较强调发散性,即让学生能够做到观点的自由发挥,但在我国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材知识点的教学时,并没有做到让学生摆脱知识点的繁杂性和抽象认识,使得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进行深入理解,以至于导致后续的实际应用效果比较差,这时学生的思维流畅性也很难得到提高,很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上的考虑欠缺也制约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

二、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策略探究

(一)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在知识点学习,或者解决一道题时存在很大的被动性,也导致很难进行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这非常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利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其学会在实践中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同一道题的解决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做到通过多种解决方案的分析,探究出问题的本质,实现日后数学学习中对问题的灵活应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数学广角这一课的学习中,例题3的亚洲杯小组球赛场次问题解决中,教材中给了学生两种思维思考方式,分别是将任意两个球队直接连线,将每个球队与其它球队分别连线,这道题的本质其实是一个排列组合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进行相似问题的解决。

(二)逆向思维教学策略

在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有时运用常规的解决方法并不能有效快速的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时可开辟与顺向思维相反的新思路,即运用逆向思维进行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中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这种解题方式的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使解题得到过程的简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思维定式得到打破。例如,在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中,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可通过逆向思维的题型的提出,让给学生对数的特征有更全面的认识,比较常见的一类题型是在计算加法或减法时,因马虎将十位或各位的数字看成另一个数,或者两部分都看错,这种题的解决中就不能按照正常朝向思考,而应引导学生从结尾进行逆向思考,从后往前推。

(三)开放题的教学策略

对于开放题本身来说,其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能够有效的让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观点和思路的表达,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激发自身的智慧方向。在开放题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学习的生活趣味性,并能够学以致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脱节。例如,在部编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六年级上册位置和方向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家到不同地点的方向和距离这一问题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类型,一些学生可能对平面图很难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具体情况的想象,理解其中的空间位置关系,比较常规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在图上运用量角器和支持进行具体的测量计算。

三、结束语

总之,教学工作的改进不是一天就能达到效果的,也不是一种方法就能适应所有的班级和学生,这其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具体的教学效果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发挥自身的作用,多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使自身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并负起相应的责任,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尝试,以更好的找到适应本班教学的方法,使原有的教学问题得到克服,让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掌握。

参考文献

[1]胡俊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J].读与写,2019,16(21):164.

[2]盘艳艳.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教师,2017,(30):90-91.

[3]王芬.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