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开展的可行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6
/ 2

浅谈小学体育开展的可行性

易同琼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以我们的身体实践活动,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的目标,开展有计划、有针对的身体活动和锻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是学习者直接参与实践,通过体育锻炼实践,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协调、健康发展。体育课程是教育的内容,与一般的自由参加体育活动不相同,它是受教育者在天天遗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自身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条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其中教育学生积极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最直接和主要的目标之一。学习体育学科的文化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方法,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和行为,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我们的任务十分的艰巨。如何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是目前的一个难题。今天我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理解。结合实习老师上的一节体育课以及对他的评价来谈。

关键词:小学 体育课程 趣味性 可行性

首先是该老师的教学课时计划的安排如下:

小学二年级队列队形课时计划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原地转法的队列方法。 

2、培养学生身体的良好的姿态,以及行动迅速和听从指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齐心的精神,发展良好的身体姿态。

二、 教学重难点

队列: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

三、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常规

1. 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 师生问好

3. 宣布本课内容与目标

4. 纪律、安全教育

(1) 学生在上课铃响前到操场,上课铃响后,快静齐地按规定队形排好队。

(2)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因故不能上体育课的,要和老师讲。

(3) 上课时不带帽子、手套,不穿大衣和裙子,不带钢笔、小刀等尖利物品和穿胶底鞋上课。

二、 准备活动

1. 徒手操

第一节:手腕儿踝关节运动

第二节:体侧运动

2. 复习立正、稍息

老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挺胸抬头、腿伸直,身体正,动作迅速。

3. 复习集合、解散(快乐游戏:快快集合)

(1) 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必须按信号散开,集合站队时要迅速;解散的范围:足球场的范围以内,不要跑得太远;分散和集合队伍时不准推人,拉人,冲撞他人)

(2) 开始游戏(老师提醒学生听口令,观察学生在游戏时的情况,及时提醒有的同学不要拉拉扯扯。)

(3) 总结学生的解散集合的结果,对表现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对表现不好的情况作出提醒。

三、 基本部分

1. 老师发口令学生做动作

(1) 学生自由表现平常自己的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

(2) 教师总结同学们出现的情况

2. 老师边做动作边讲解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的注意事项

向左右转: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协调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向后转: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

跟口令转:

动作标准和要求: 转动时,两腿挺直,两臂不外张,转脚与转体要一致,转后成立正姿势。做到:“两快,一稳,一准,一正”。 两快:转体快,靠脚快; 一稳:上体要稳; 一准:靠脚的位置要准; 一正:转动的方向要正。

3. 集中精力小游戏:老师说左学生说右,老师说上学生说下,老师说大学生说小

4. 学生分组练习

(1) 按队列把学生分为四组,并指定小组长

(2) 老师提醒分组训练规则(小组长监管全组,小组成员不要乱跑;先由小组长喊口令,然后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喊口令)

(3) 学生开始练习,老师观察各组情况,对有难度的同学进行指导

5. 展示练习成果,各组比拼,看哪组又快又齐。

6. 游戏一:喊号追人(太阳不烈时) 

目的:发展速度及反应能力。   

准备:足球场的中圈   

方法:学生站在成圆圈,从排头开始1-4向后报数,要求每人记住自己的号数。

游戏开始,每人按规定方向沿圆圈慢跑,在跑步中听到教师喊“某”号时,该号数的人立即离队从队外沿圆圈向前疾跑去追赶前边的同号人,其余人停下。在跑回原位之前以手触及前面同号者得1分,如追不上,跑至自己原位时归队,重新开始。

规则:追逐者必须从圈外跑。没听到号者不得阻挡。

游戏二:胜进败退(太阳烈时,在阴凉处玩)

游戏方法:教师将所有学生分为两队,各成纵队分别站在两条起点线后,彼此相对站好。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两队排头做蛙跳跳向对面起点线,当两人相遇时,停下来猜拳,胜者继续向前跳,败者退出游戏回到本队队尾;与此同时,败者队的第2人立即起跳,与胜者相遇时,停下来猜拳,依次进行,最后以先到达对方起点线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1、猜拳的负者须立即归队,不准阻挡对方前进。

2、必须在猜拳后负方队员返回跑时,负方的下一个人才能起动跳出。

游戏奖励与惩罚:败者给胜者唱一首歌。

游戏三:有效口令与无效口令

游戏方法:学生成数列横队,教师发出队列口令时,口令前加上“有效”二字,则为有效口令,学生按老师的口令做相应动作;若口令前不加“有效二字”,则为无效口令,学生不能执行,否则为失败。

游戏规则:教师下达口令后,动作慢半拍以上者和出现错误者为失败,并作出适当的“惩罚”(下蹲一个)。

(提醒: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敢于面对失误。)

四、 结束部分

1. 舒缓游戏(请你和我这样做)

教师说请你和我这样做,并作出拍肩、拍手、拍腿等帮助舒缓的动作,要求学生说我就跟你这样做并做与老师相同动作。

2. 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

3. 宣布下课,提醒学生安全回到教室或进行课间活动,不要打闹。

从整体上看,首先是队列队形这个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该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比较好,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教学设计比较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比较有效,教学步骤很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具体的安排,但是关于队形队列的练习次数较少,频度不够,学生的练习强度还不够。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

设计的三个游戏环节很好,让全体学生体验到了游戏的参与感和乐趣,但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还有待完善,比如在具体的游戏中容易出现“死循环”,导致后面的同学无法参与到游戏中来;在课堂上,总的来说教师的体态和语言比较恰当,但是老师的威信与权威还需要加强,对班级里学生的行为控制和纪律缺乏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老师的控场的能力的不足导致出现一段课堂时间的混乱,纪律管理这点需要特别注意和加强。在最后的放松环节通过这一个“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游戏来在一堂课的末尾,使得学生得到身体的放松,趣味性和放松性同时兼有,这点教师的设计是一个亮点,值得我们以后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困境与突破.当代教育科学.2017(9)

[2] 张亮.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