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浅谈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黄献玲

宾阳县新桥镇新星幼儿园 530401

摘要: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提升对策要明确家长的性格与类型;要重视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沟通素养;要从内心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让良好沟通促进家园合作。本文分析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提出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提升对策,希望能够为幼教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沟通;技巧;重要性;对策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是家园共建的基础,也是更好地完成幼儿教育任务的关键,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不够正确,本文分析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提出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提升对策,希望能够为幼教工作提供帮助。

1.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沟通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有效沟通的作用是特别明显的,能够减少群体冲突,更好地实现团结协作。沟通技巧就是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是彰显沟通作用的关键,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则是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减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障碍,教师与家长虽然本质上都是为了幼儿的成长好,但是所处的地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自然直接会存在很多沟通障碍,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减少障碍,让沟通更为顺畅。第二,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缩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良好的沟通技巧下,幼儿家长往往会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冲突和疏远就会远离。每个人都有自由且相互独立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和想法,沟通技巧的运用能够让家园共建变的更为高效。第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让教师与家长一起完成教育任务。在日常的工作中,一个人很难完成一个项目,交流合作才能够完美完成任务,而沟通就是最主要的合作方式。沟通技巧的形成是学习的主要促进方式,知识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语言,而沟通可以帮助教师与家长互相取长补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

2.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提升对策

2.1明确家长的性格与类型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提升对策要明确家长的性格与类型。沟通技巧需要以了解为前提,无法了解沟通对象,自然就无法实现更好地沟通。幼儿家长的性格与类型其实是有迹可循的,首先从家长性格来分类可以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家长往往具有较高的学历,从性格上来讲更为喜欢用数据和理论来说话,所以教师要在沟通的过程中多利用教学整理的数据和教育理论来与对方进行沟通。情感型家长往往更为重视情感沟通,他们也会容易特别溺爱孩子,所以教师在沟通的时候应该以表达对幼儿的爱为主,用情感来建立沟通渠道。意志型家长具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和较强的自制能力,表面上看这类家长应该是最好沟通的,但是恰恰相反,意志型的家长往往会纠缠于一些其头脑中固有的观念,面对教师提出的教育建议感到厌烦,教师必须要重视转变其思想观念,而最佳的沟通方式就是请这类家长深入到教学一线,直接参与观察教学活动,助其转变固执。其次,从家长对幼儿的态度来看可以分为过度保护型、经济杠杆型、忽视应付型三类。过度保护型就是溺爱幼儿的家长,他们更为重视幼儿的反馈,总是希望以幼儿的表现为主,所以教师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重视对幼儿进行教导,让幼儿成为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桥梁。经济杠杆型家长总是会以经济态度来面对一切,包括幼儿园的一切举措都会以经济反应为主,教师要重视从收费解释等方面进行沟通。忽视应付型的家长往往对幼儿的在园情况不够关心,他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只需要幼儿园看好孩子就行,其他不愿意参与,甚至会抱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幼儿家长忽视幼儿的原因,并且尽量以简短的方式完成沟通。总之,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研究个体为主,这一显著的特征因家庭差异而各有各的情况。教师要明白家长的性格、知识层次、职业类型、处事的行为方式等都各不相同。了解了家长的性格特点,设计相应的沟通对策,这是提升沟通技巧的关键。

2.2全面提升自身沟通素养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提升对策要重视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沟通素养。所谓沟通素养就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能够让对方交付信任,求同存异,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首先,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沟通语气,这个语气就是温和、耐心、平和、尊重的。很多教师觉得自己是老师,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理所应当地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在传递教育思想的时候就会不免语气急不可耐,这样是严重影响沟通效果的。平和的语气能够降低双方的急切情绪,有着很强的安抚作用,特别有效果;语气中表现出对家长的尊重能够避免家长认为老师觉得自己懂教育,而一味地职责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就是如今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会采用电话、网络语音等形式,这种形式往往没有表情,如果教师的语气有一点不亲切都容易让别人误会,所以在语音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要比平时说话的语气更为亲切、低沉、缓慢一些。

其次,教师沟通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欲抑先扬。老师与家长虽然不是对立面,但是一旦要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探索,如果语言过于激烈,家长就会认为教师在针对自己的孩子,继而影响沟通效果。反之,教师必须要让家长先感受到自己对孩子的爱,然后再进行问题的整理,简而言之就是要夸奖孩子的优点,然后在说清孩子存在的问题。总之,为了让沟通更顺畅,促进家园和谐共建,幼儿教师应该建立共同目标,聚焦全面的沟通内容、精心布置多种沟通的渠道、用语言的魅力点缀沟通的意境。

另外,教师要成为与家长沟通的主动方,而不是被动方,一旦家长觉得存在教育问题而主动与教师沟通,很多教师就会感觉措手不及,特别是年轻教师没有经验,往往会在这种突然的沟通行为面前,表现不佳,影响家园共建。日常教师要设计好每天、每周、每月、每阶段的沟通方向,保证有足够的周期性例行沟通,以便使过程受控的情况有所缓解。存在教育风险的时候就更是要确保沟通越早越好,尽量做到积极、主动、提前的沟通,不要让自己成为信息的阻塞,而是要成为信息的传递者,让家长尽快了解幼儿园内的信息,实现家园共建。

2.3从内心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提升对策要从内心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应随时与家长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幼儿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 但是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自己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孩子认真负责,即使不主动与幼儿家长沟通也无愧于幼儿家长重托。这种想法看似朴实,但是很容易为幼教工作带来隐患。例如:教师平等对待幼儿,平等地爱孩子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为两个孩子吵架而批评了犯错误的一方,这本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是由于缺乏与家长的日常化沟通,幼儿家长就觉得教师偏心,进而产生隔阂,把教师气哭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反之,如果教师养成了日常沟通,出现问题及时沟通的良好教育习惯,家长就会在平时的沟通过程中了解老师是一个特别公平的老师,出现问题后也会理解了是自己家孩子的小脾气犯了,教师的教育是正确的。两相对比,教师的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总之,现代教育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力量的结合,尤其是家长的力量,亲师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重视家庭和幼儿园进行多方位的沟通联系。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提升对策要明确家长的性格与类型;要重视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沟通素养;要从内心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让良好沟通促进家园合作。

参考文献

[1]良好沟通促进家园合作[J]. 郁健波. 贵州教育. 2018(06)

[2]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有效性策略初探[J]. 姜淑萍. 学周刊. 2017(03)

[3]谈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之道[J]. 蔡娟.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06)

[4]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J]. 史大胜. 幼儿教育.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