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有效开展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合作探究有效开展之我见

徐冬梅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第八中学 ----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活动,如何使合作探究高效开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起:合理安排合作小组、用心搭配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做好小组评价、真诚的鼓励与表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会不断翻新,教师要及时针对不同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取得最大的成效!

关键词:

小组合作 集体力量 小组评价 真诚鼓励 用心教学

正文:

2000多年前,我国古典名著《学记》中就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话,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我国在90年代初,小组合作的理念进入教育者讨论的话题。山东杜郎口的小组合作搞得热火朝天,全国各地的老师慕名前往,拜师取经,回来后也纷纷效仿,但往往是别人的东西套用在自己身上就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比如在哪个教学环节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一些浑水摸鱼的学生应运而生,借着小组合作的机会说小话,聊闲天,课堂纪律难以驾驭,为什么回答问题的总是固定的那几个学生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一线的教师们,一些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陷于形式大于内容,最后草草收场的尴尬局面。尽管前行的路很艰难,但老师们依然披荆斩棘,在摸索和实践中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一次次的困惑中摸索出了一套经验。

如何使合作探究高效开展,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在反复摸索与实践之后,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合理安排合作小组人数。

有些班级根据学科成绩情况进行师徒结对,表面上看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效果应该是很不错的,但经过观察,缺点凸显,师傅有傲气、徒弟有自卑感,对师傅的指导不领情,容易形成对立,影响同学的团结。甚至一些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些师傅都是学科的佼佼者,看谁有能力把自己徒弟的成绩提上去,每次考完试要作总结,给这些师傅们排个名次等,无形中给这些师傅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那些沦为徒弟的学生也会产生有失自尊的同时也夹杂了自卑的心理。再者,两个人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六人一组又显得人多而杂,会出现学生偷懒或组长关注不到的现象。四人一组相对来说比较合理,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便于组长监督,以防在交流之中有漏网之鱼。这样看来,四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就比较合理了。

二、小组成员合理搭配至关重要。

有些学科的老师在安排小组时要么是强强联手,要么是“老弱病残”,要么是性格基本相似,要么是性别清一色,要么是按照个头大小,要么是随机性太强,总之在小组成员的搭配上用心不够。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至关重要,教师要考虑到民汉学生的搭配,便于民族同学国语水平的提高;要考虑到性别的搭配,便于男生的理性思考与女生的感性认知相结合;要考虑到性格差异的搭配,便于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相互补充和影响;要考虑到成绩的差异,便于促进与提高;兴趣爱好也可考虑进去,便于他们有更多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凡此种种,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有些老师会让学生自由组合,认为自由组合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忽略了学生考虑问题不够周全的现象,好多学生自由组合时会出现优秀生联手组成一组,学困生组成了一组,这种失衡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老师在分组前要告知学生常态形式的均衡分组的优点,均衡分出的组员们坐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和活动单位,共同承担小组的荣誉和责任,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不甘。成员定下来后 ,让他们选出自己认为有管理能力的或个人魅力较强的、能带领本组成员提高成绩的同学做小组长,这样组成的小组相对来说更有活力,更有可塑性,加之组长是他们自己选出来的,相对来说他们更加愿意服从组长的管理。

三、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使小组成员真正的动起来。

怎样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使小组成员真正的动起来,不出现偷懒现象?在这一方面,我颇费了一番心思。

一道合作探究题抛出来后,组员交流讨论,大部分同学还未讨论出所以然时,就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举手,如果一贯让举手的同学回答,就会有另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或不爱动脑子的同学产生偷懒现象或受挫现象,使得他们游离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之外,如何避免优势学生独霸课堂这一现象的产生呢?那就是不要只请爱举手答题的同学回答问题,对他们回答问题的次数要有意或无意地进行限制。不举手的同学也要随时叫到,包括成绩优秀的、成绩一般的、以及学困生,尤其是那些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个别交流不积极的学生。被叫的学生如果不会,就让他暂且站着以示惩戒。下一道合作探究题抛出来后,站着的学生有优先发言权,发言正确了就让其坐下。在回答问题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的怪现象,那就是被叫到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完毕后,对后面被叫到的同学的回答或老师的授课心不在焉,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被老师叫过了,后面老师不会再叫到他,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一些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就产生了松懈心理。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学会杀回马枪,冷不丁的再叫一次,或者其他学生已经回答过的问题让他再回答一遍,对他本人及其他学生来说都起着一种警示作用。这样一来,人人都会有危机感,合作探究活动就会人人参与,学困生即使不会,也会认真听组员的讨论,以备老师叫到自己能回答出来一二,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了习惯。当然,对学困生的提问要讲究策略,难度要降低,适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及时给予鼓励。

四、小组评价很关键,得分失分要总结。

对小组的评价不能马虎。每个孩子都有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在小组评价中最能体现。老师抛出的问题人人参与,且语言流畅准确率高及时加分;个别组员不参与其中,或参与讨论了但总让其他成员回答,自己逃避,适当扣分甚至不给分;任意提问一组中的一位成员,而他代表全组回答问题,如果他能较为流畅的回答出来,给予加分,不能回答出来,基本可以认为他未主动参与小组交流,或组员尤其是组长为给予他相应的帮助,那么该组不得分。一节课结束后,对本节课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总结,师生点评得分失分的原因。尤其对得分第一的小组,让组长谈一谈得分高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借鉴学习;得分最低的小组,让组长谈一谈失分的原因,下一节课的努力方向。在这种对比之下,相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听讲,唯恐因为自己让本组失分,受到同学的抱怨。

五、真诚的鼓励与表扬不可缺少。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成年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方面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更何况是学生呢?尤其是学困生,教师一定要对学困生的发言给予重视,回答对时,及时热情表扬,回答不对时,给予真诚的鼓励和启发。不能草草两个字“坐下”就完事了。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带给学生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一个学生的发言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小组,所以对个体学生的表扬也是在肯定小组成员,使组员们更有信心也更团结!

当然,鼓励的话语不可太单一,太平淡,要发自内心充满真诚。不能总是说“说的真棒”,“很好”,贫乏的词汇让学生认为老师不够用心,只是随口一说,或者认为老师词汇量不够丰富,知识能力有限等。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这样说:xx同学口齿清晰,语言连贯,准确的概括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xx同学声音响亮,底气十足,信心满满,看起来在课下做足了功课;xx同学回答问题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思路清晰了,用词也准确了,继续努力哦等等。鼓励的话语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老师对学生的认可和赏识,老师满意的目光,嘴角的笑意,微微的点头,伸出的大拇指......无不传递出老师的心声。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下,学习更加勤奋,小组成员更加团结,相互帮助的氛围更加浓厚,整个班级就会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全班分享、教师精当点拨,促进了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不断花样翻新,教师要及时针对不同问题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心态,沉下心来,用心教学,以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取得最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