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1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

刘炜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并加以推广。我国古代张仪巧舌如簧、诸葛亮舌战群儒,被传为千年佳话!究其根本,就是能巧妙地驾驭语言!

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学生,除了从课文中摄取营养外,还需要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精华。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好的蜜来。”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中学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节语文课,生动富有渲染力的语言往往能拨打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讲课话不在多而在精,有时候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一句耐人寻味的点拨,一段画龙点睛的评述,往往足以让学生心驰神往,从而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探索。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欣赏并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音准确简洁、生动有趣呢?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这是优化课堂语言的前提,要透过文字把握作品的深刻蕴涵,讲起课来才能收放自如。否则,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枯燥的说教,缚手缚脚,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险一样防止这种冷漠态度,防止儿童那种黯然失色的目光。”儿童如此,青少年也不例外。教师对教学内容讲得生动有趣,鞭辟入里,教学效果自不用说。

其次,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中学语文内容繁杂,“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要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丰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准确、富有感染性的表意功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高素质缘于平素不懈的学习,真正做到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才能在表意上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却恰到好处。

另外,要靠备课时的刻苦锤炼。一篇文章如何去讲授,如何导入、怎样展开、怎样归纳,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同时还要缜密考虑好针对同一个问题如何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写好教案后尚需反复琢磨推敲,一处用词不大妥当,就需反复斟酌更换,直到准确、贴切为止。如此日复一日,讲课自然能出口成章,在用词上左右逢源。试想,一个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拖泥带水、牵强附会,甚至词不达意、废话连篇,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发挥。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犹如绵绵细雨,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样,既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又加强了语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