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重境界,铸造高效小学养成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历经三重境界,铸造高效小学养成教育

楼薇琳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摘要:好的习惯收益终身,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段,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该阶段工作者必须知道并完成的首要任务,这是与智力发展同等重要的一件事。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大致分析了小学养成教育及其三个重要境界。

关键词:三重境界、小学教育、养成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代中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主流,人们对有生命的个体的基本素养的关注越来越多。在当下,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进行养成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以”,良好的习惯是伴随着人的一生并使之一生受益的。养成教育很重要,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却显得差强人意,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促成学生养成教育的高效发展1】

  1. 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是通过一定的理念、标准去培养学生个体良好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教育,这个习惯既包括课内习惯,也包括课外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养成教育在教育界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德育教育一直都说小学教育的核心,德育先行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所倡导的2】。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受益终身,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小学时期,孩子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个时候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及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可以说这个阶段孩子接触的观念、理念、是非观等等对他们今后的人生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养成教育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依托学校教育,旨在培养孩子受益终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是非观、价值观等。

  1.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1. 学校联合家庭及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都说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且是陪伴终生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个体教育中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会造成对学校教育难度的加大甚至会使得学校教育的努力白费。为了充分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的不断成长营造更好的氛围,学校应该积极联系孩子家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而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家庭微信群等方式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积极开展专家家庭讲座等培养孩子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形式,对学生家长展开一定的培养,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督促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并监督孩子日常行为规范。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是养成教育的必要举措之一。

  1. 通过环境熏陶,活动培养

不管从教育角度还是其他角度,环境对人的影响一直都是十分突出的。我们都知道,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在小学教育上一定程度指的就是学校环境,而学校环境又包括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好的环境起到积极的熏陶作用,在小学教育上,一个优美的学校和和蔼可亲的老师,都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态并感受美好,这些都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虽然只是辅助作用,但也不容小觑。

  1. 三重境界,铸造高效小学养成教育

  1. 第一境界——言行导向境界

养成教育注重的是基本习惯的培养,学校根据社会的德育标准等,明确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最终导向。注重学生言行细节的培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同时也要求教育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举止要符合规范,从周边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熏陶。让学生从细节之处体会符合社会发展的行为道德标准4】

与此同时,班集体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班集体里,每个学生都充当着不一样的角色,有着他们各自的“岗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班级参与感,让人人都有事做,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有发展的空间及可能,并让他们获得一种不可或缺的成长动力。在学生进行“岗位工作”时,班主任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为孩子未来的社会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第二境界——心灵意识境界

  1. 培养良好习惯需要触及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通常情况下,在家长和老师不断的理论灌输下及日日的唠叨中,大多数孩子对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的,关键在于他们会不会去认真对待并积极培养自身良好习惯。这个时候就体现了触及孩子心灵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了,只有孩子从心底接纳了,才能变得重视起来,如果没能触发孩子的内心,那这种教育影响对孩子心灵的启迪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例如在制定班级公约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孩子你不能做这个,你必须这样做,这样的一纸空文缺乏了教育应有的教育活力,并不能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那么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班级公约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接纳,并做到亲身示范,告诉学生每个良好行为习惯背后的意义,让学生充分体会言行举止的重要性。

  1. 借助榜样力量,学会使用榜样示范法帮助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

榜样示范法一直都是教学活动中较为有效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从小学养成教育上看,榜样的作用一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这种替代学习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的培养自身的良好习惯以获得家长老师的认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班主任可以通过评选“班级模范标兵”刺激学生自我行为习惯的养成。

  1. 合理利用团队资源,促进孩子自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团队资源在教育工作中一直都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处在一个团体中的孩子就要充分利用团队资源,在养成教育中,利用团队之间的监督作用及团队榜样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教师在团队作用的引导下,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上形成良好的自主性意识,努力做一个最棒的自己。

  1. 第三境界——文化意识境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国良先生提到:“靠着精神站立起来的教育绝对是充满力量的,而且这种力量能够深入到骨髓之中。当所有的精神都真正站立起来之后,所有的努力都会变成一种自觉和自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启示我们,在小学养成教育中,应该积极发展班级文化,众所周知,班级文化一直都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竞争力,是班级的发展方向、发展优势的集中体现5】。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容易产生良好的班风,而好的班风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建设至关重要,他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利催化剂,在这种良好的班级氛围内,师生可以共同成长。班主任可以制定一些符合班级文化的班级公约,引导学生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在制定班级公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班级公约中每一条的用意是什么。如果有一个孩子不小心或者怎么样违反了班级公约,良好的班级氛围也会让他自我察觉到并产生羞愧感,这些都会督促他对自己的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自我纠正。这些都为良好的小学养成教育的高效进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产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积极配合,为孩子的未来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都说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生命成长有益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工作核心,也是该阶段小学教育目标的一大重要任务。通过上述三重境界,对小学养成教育的高效进行时大有裨益的。

相关文献:

【1】孙淑松.历史教学的三重境界——以中学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J].中国教师,2019,311(04):60-63.

【2】陈承衡 刘开明.探源溯流话高效——谈谈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J].福建中学数学,2014:18.

【3】王玉正.如何提高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J].教育革新,2011(11):9-9.

【4】王月玲.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J].文教资料,2009(34):150-151.

【5】刘建斌,杨丽.境由心造 润物无声——浅述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2010(0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