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合力育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家校联动,合力育人

王馨  陈卓

重庆市沙坪坝区矿山坡小学, 重庆 400030

摘要: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转型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明晰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这一要求光是靠老师这一方面的因素很难实现,这有要求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因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尤其是教师与家长这两个最主要因素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

关键词:家校联系形式方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当谈及孩子的教育,不少老师感慨学生难教,不少家长抱怨孩子难养。孩子的健康成长既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也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呵护,需要家校之间有效沟通、通力合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学校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联系家庭,依靠广大家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构建行之有效的家校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搭建沟通平台,丰富交流形式

学校作为开展学生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主动搭建起家校之间密切沟通和联系的桥梁,开辟多样式的交流渠道,丰富交流的形式,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单方面的不足。在交流形式的选择上,既要立足传统,又要有所创新。 

我校家校交流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家长学校的专题讲座;二是定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三是每学期初的班级家长会。三个层面有机联动,教导处严格按照计划加以组织落实,在具体而扎实的活动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实效。家长们则在学习中品尝到了科学育儿的甜头,每次家校联系,不管手中的活有多忙,他们都会挤出时间来参加。

家校联系簿,这一古老又实用的方法,是家校拧成一股绳的重要“纽带”。“校讯通”是家校联系簿的“升级版”,通过手机短信实现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有着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必要形式,是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有效途径。一次成功的家长会无论对家长的正确引导,还是对教师威信的建立和人格魅力的塑造都具有重大的作用,需要精心筹备,认真组织。

家访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沟通形式,而且是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家访活动,教师在工作之余对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家访,教师有针对性对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可以充分挖掘丰富的家长资源,成立家长学校,实行家校共建、家校共育、家校共管,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的积极性,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活动,如:优秀家长报告会、家长开放日、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

利用其它现代信息技术与家长沟通。随着时代发展,各种网络交流工具层出不穷,推陈出新,如:QQ、微信、钉钉等,邀请家长加入班级群,在群里和家长分享好的教育方法、案例、教育感悟,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参考。  

二﹑积极转变观念,优化交流形式  

教育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家庭和学校不能“各起炉灶”,各自为阵。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转变观念,对家校交流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家校交流只会徒于形式,不具实效。

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沟通理念。作为教师而言,与家长交流时要摆正心态,不高高在上,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少一点批评和指责;作为家长而言,也应当体谅和理解教师的工作,要正确认识教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要对孩子太过的溺爱,不要对教师的要求太过苛刻。 

交流方式的选取上要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四十多个孩子的家庭可能就有四十多种不同的交流方法。老师在选取交流方式上要做到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分类指导。 

三﹑家校联系中,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

家访时,我们应多采用奖励家访,即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就去家访。此时家长的心情特别好,他往往感到这是他跟孩子共同的光荣,心中更是充满希望与信心,老师若有什么提出与他商讨的,他当然坦诚相待,密切配合。电话联系时,也应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归功于家长,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首先划给教师自己。如学生进步了,我们可以这样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你的支持和努力下,你孩子获得成功了!”“你可真是个好家长,怪不得孩子这么有出息。”当学生犯了错误和退步了,我们能否这样说:“出乎意料。你孩子这次考试退步了,也许是因为我平时对他关心不够的缘故吧,今后我一定多关心指导。其实,你孩子是聪明的,只要我们家校共同努力,一定会进步的!”这些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教师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四、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方法指导要抓住机遇,要注意将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我们可以利用家长学校的讲座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爱子之情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论新时期家校合作的策略取向》顾志刚《班主任》2005.4

[2]《家校合作中的两难问题》张达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