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语言感化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善用语言感化学生

林亭

茂名市第十中学

摘要: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过程中,语言作为人们之间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主要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则是教师风格、内涵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学中一种感化学生的方式。所以,在初中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灵活的使用语言来感化学生,为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对此,本文从初中德育的角度,分析了教师善用语言感化学生的策略。

关键词:语言;感化;学生;初中德育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则是师生沟通的主要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若是教师使用使用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既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带动课堂的氛围。可以说,幽默不仅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教师需要必备的能力。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则需要运用富有哲理且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教学,将学生深深的吸引到课堂上,发挥语言调节氛围的功能,激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以轻松、积极的心态面对德育教育,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品行修养。

一、利用赞赏之语激励学生上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赞赏则是激励学生前行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尊心、自我意识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渴望被关注、被尊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以欣赏的角度来观察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于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进步要予以肯定,使学生感受被欣赏的感觉,将其内化成学习的动力,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因此,从德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更要发挥语言的魅力,通过赞赏之语激励学生上进的心理。如“你理解的很深刻”、“你真棒”等赞赏之语,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行为,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就要善于使用欣赏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

二、利用幽默之语激活学生情感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作为主要的交流工具,对人的语言艺术有着很高的要求。高雅且幽默的语言更能使人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则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善意的肯定或者否定,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既能够关注学生的感受,还能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因此,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幽默的语言风格,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感化学生,更好的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三、利用真诚之语说服学生

在初中的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以往教师对于德育教学,只是单纯的为学生将一些枯燥的大道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道理不仅难以理解,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真实的例子,或者讲解自身的真实事件,并将德育知识融入到这些实例中,增强道理的说服性,使学生能够发自真心的接受这些道理,并能够在生活、学生的过程中践行。所以,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切忌空洞说教,要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使用真诚的语言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这个事实,进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四、利用机智之语引起学生共鸣

“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这句话出自教育家马卡连柯,这句话表示的就是教育机智。从实质上看,教育机智是指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一名教师的内在修养和素质,还表现了教师的创造性。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教育机智主要体现为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更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运用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和语言功底,在课上能够运用机智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关照学生的内心感受,采用委婉、机智的语言来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静下心来反省自己,及时的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改正。

五、利用宽容之语维护学生自尊

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对待错误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改正。所以,对待犯错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宽容的语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能够接受批评,对自身不好的行为或者错误进行及时的改正。如在课上一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主要是怕被老师批评,此时教师可以说:“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的!”这就会在无形中给予学生一种力量,使学生能够敢于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说:“表现的不错,只要你肯努力,老师相信你会与优秀靠得更近!”通过这种宽容、亲切的语言,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前进,还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的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使用宽容的话语来教育学生,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宽容话语来感化学生,能够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更加的爱戴,这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有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言不仅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还是一种感人的力量,动人的语言最能够打动人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句幽默的话、一句真心的鼓励、一句动人的嘱托,都能够使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课堂。因此,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师更需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幽默、易于接受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语言的感化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知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丽,杨竟楠.浅析政治教学积极语言运用的德育功能[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93-96.

[2]周熙珍.生本视角下德育语言艺术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72-73.

[3]徐大盛.中学德育教师语言风格研究[D].广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