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浅谈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白雪

温泉县教育局 新疆温泉 8335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学生必学科目之一,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任重而道远。本课题主要讨论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希望以下的建议能为教育者们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正文】《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在跟随教师的学习后,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能够拥有一些法治意识,但并不完全具备法治意识,也可以说是法治意识不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以下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思想都会影响学生们的行为思想的形成,为此教师需要从两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一方面是自己的法律意识,由于法制教育涉及很多法律知识,教师通常都是对这些法律知识有着浅层次的认知,对具体的法律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仍处于初级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是就需要根据授课内容进行深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为学生们提供全面的教育讲解,帮助学生们形成稳定的法治意识。比如是在学习第五课《心中有法》时,对其中的三个框题所提及到的事件与所涉及到的法律,教师需要提前进行批注,具体所涉及的法律可以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在课程上就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教师简单、多角度的讲解后更容易强化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也是起着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自己的道德意识,在教师的培育下,学生们会形成某种特定的道德意识,因此教师的道德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学习第六课《我们的公共利益》时,就其中的一个框题—做负责任的人,此时教师就需要带领着学生们进行阅读教材,就着身边人进行分析,教师对于负责任可以进行就着身边人进行教育,可以是作为教师、作为学生、作为子女等,就着不同人物进行分析他们的责任是什么。而教师要为学生们做榜样,将自己的责任承担到底,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拥有正确的道德意识,也就会成为有责任感的人。而且教师与学生们的相处时间较长,在相处的过程中更容易体现教师的道德素质,学生们也会受教师的影响,只有双方在共同进步,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改善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内容繁杂,所阐释的道理也比较多,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降低大家的学习压力,甚至能在行为上受其约束和受其帮助,最终可以拥有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就需要改善教学方式,并能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

在改善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进入教学课堂,让学生们能够融入到特定情景之中,提高他们的课堂体验感,慢慢吸引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由于在课本中一些事例是比较少的,若坚持以课程中设立的事例开始的话,事例不够全面,也不太容易进入特定情境,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话情况会有所好转。比如:在学习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八九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书本内容培育学生们,带领学生们了解生命的周期,通过课件展示来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短暂,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相关实际案例,教师带领着大家一步步分析案件深层的道理,并让学生们从了解案例上升至有感而发,只有完全投掷于情节中,他们才能学会如何对待生命,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也就达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开展的目的,整体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所改变。

除此之外,授课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即使所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毕竟有些事物是初中学生接触不到,他们不能够有感而发,不能够完全了解情况。而且道德和法治教育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是比较复杂的,专业名词和概念比较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大多都不太愿意死记硬背,教师再提供一些与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或事例,学生们压根儿就感觉不到此类事件的深层意义,久之学生们就不愿意花时间去记忆,甚至是学习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为此,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现状,通过努力来改善课程的教学方式,尽量授课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提升他们的事件感受。比如:在八年级学习第二单元《遵守公共规则》时,教师在授课方面尽量与学生生活贴近,可以就着在学校的规则入手,让学生们去思考“为什么要遵守公共规则,遵守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映”的问题,然后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回答,等到学生们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进行下一步思想矫正,把正确的选择和想法告诉学生,并让他们彼此监督,可以在日后的课程上向教师反映学生们的行为做法。

三、提供行为意见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管要求教师教给学生们一些道理,最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够将大道理应用至实际生活中,做一位有公德心、遵法守法的良好公民。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们的行为,要及时把优秀良好的行为提出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时提供行为意见,为学生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促进学生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学习完第二单元“遵守公共规则”后,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们在班级内能否真正地遵守公共规则,遵守班规秩序等,教师可以在下课的时候随时观察学生们的动向,也可以找其他科任教师了解学科情况,即使备注大家的表现。也可以在放学的时候随机观察学生们的行为表现,然后找出一堂课的时间,就着大家的近况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把学生们优秀的地方提出来,把学生们的错误行为要及时给出建议,在提出意见的同时要注意语气和语言,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在接受别人对自己指出问题时,他们是不太愿意接受的,只有教师以正确的姿态和恰当的语言进行规劝,学生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也会慢慢通过行为进行改正,这样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先要拥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恰当的行为,这样才能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模范。与此同时,在授课的时候也要主动观察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将学生们的优秀之处和不足,及时提出,从源头遏制不好行为的出现,以此来强化本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伟.浅谈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139.

[2]王艳.浅谈积累小学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8(27):39-40.

[3]马亮.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