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2

高职院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

罗勇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高职院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课堂中,应当明确对学生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目标,保证高职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有序进行,但是在当前高职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应当从这些问题出发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

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锻炼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也是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和专业认定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家和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学时所占比例在逐步增加,除了理论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部分外,很多高职院校还专门开设了独立的实验类课程。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课程改革探索出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接受的实验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才能学到知识,动手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一、传统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内容不合理性

教学的两大体系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需要实践教学来验证,实验教学必须由理论教学来支撑,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出来,再与理论进行结合,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实验课在开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家普遍认为实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的补充部分,是理论课程的延伸,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设计,导致实验课程不能很好的与理论课程联系起来,造成脱节现象严重。因此,实验课程就不能很好的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仅仅只是强调了理论知识对实验具有指导作用,这就导致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够,以至于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另外,实验教学内容也存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材料和设备比较落后,与现代的科技发展不一致,学生没法将实验教学与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结合起来,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作用不大。

(二)、实验设备数量不足

由于高职班级学生数量是比较多的,经常会出现一些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这就使得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大多数的学生只能在旁边进行观看,无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往往需要其他课程知识的辅助才能够完成最后的实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个学科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一些学生在进行建筑材料实验的过程中,无法将这些学科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学生生缺乏兴趣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实验,亲自设计或动手操作。但是在当前大部分的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课程开始阶段非常直白地向学生讲述最终实验的结果,学生只需要按照书本上的流程以及一些理论知识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关操作即可,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整个教学课堂也处于一种沉闷的氛围中,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提高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着重凸显学生的角色重要性

一些教师在传统课堂与试验教学中,将自身作为教学核心,尽管此方法明确了教师的权威性,但是却导致学生无法阐述自身见解,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强化,最终造成学生兴趣与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在完成试验后,学生几乎不会讨论分析试验结果,也不会总结汇报。对此,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试验时,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做好指导者,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并解决问题,以实现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以试验为主导的模式下,建筑材料教学更加侧重于讲解,注重学生自主完成试验,而教师适时回答学生问题,指导学生试验。比如,在混凝土性质试验过程中,可把传统单项试验内容转变成多项试验。划分学生为小组,各小组针对不同骨料、品类、强度等级等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并深入计算分析混凝土配合比,基于试验成果合理配置混凝土。此方式不仅可以突出学生角色的重要性,还可以督促学生在试验中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同时,此方法还可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二)、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实验室是保障实验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为了保证实验教学水平和效果,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的改善非常重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愈加重视,每年投入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经费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实验建设经费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首先,优先采购实验教学大纲所需而现阶段没有的设备,满足基本的实验教学要求;其次,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补足实验教学设备的数量,保证每位同学都能操作设备;第三,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室是教学的场地,保持实验室环境卫生整洁,可以吸引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三)、科学实验课程设置

由于受中学阶段硬件条件和考试制度的限制,很多学生并没有经历过实验的基本训练,实验方面的知识几乎空白。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实验课内容。①《建筑材料实验》基础内容的设置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一些基础内容。例如:处理实验数据的常用方法、画图软件、误差的处理等。同时,针对接触实验少的问题,可以开设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吸水率、密度测试、试模成型等。②提高性实验的设计经过基础内容的训练后,此时可设置一些能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实验的思想,熟练实验操作,掌握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可安排成水泥的细度测试、砂的筛分析等。③设计性实验及建筑新材料实验为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需开设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内容大多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例如,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试拌、调整及力学性能测试等,这些设计性实验均要求学生自行完成资料收集、原材料选择、性能测试、试验方案确定、实验数据测试与处理、结果分析等全部内容,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建筑材料专业教学课堂中开展了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建筑材料的性能以及使用范围,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对传统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建筑材料实验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海亚,苏海花,桑海涛,周昕.“虚实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建筑材料实验中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6):79-82+102.

[2]金林彩.建筑工程材料实验教学须重应用能力培养[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233.

[3]钱春青.高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居舍,2019(03):187.

[4]李志新,赖志琴.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173+175.

[5]刘俊茹,贾换,李祥.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