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同明慧 周俊萍

空军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1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翻译市场前景广阔,对翻译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翻译行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中应引入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含义、功能,并且分析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趋势和重要性,阐述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全球化使翻译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在翻译中如果仅仅采用人工翻译,不能满足庞大翻译市场的需求。因此人机合作翻译模式应运而生,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可以提升翻译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现代翻译的高速发展,翻译内容在不断增多翻译行业细化,翻译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非常必要。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功能和操作方法

计算机辅助翻译是一种借助计算机进行校对的翻译方法,在人工翻译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翻译记忆库,翻译人员通过记忆库提升翻译效率。翻译人员要定期更新记忆库,对大量的翻译信息进行存储和筛选。在翻译时针对专业领域常常会出现相似的词汇,甚至是语篇,重复的内容降低了翻译工作效率,也会导致翻译内容偏差和准确性下降的问题。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现及时的从语料库中自动化筛选出相应的信息,通过人工翻译的加工和重组,提升翻译的效率。采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软件安装后,各类翻译工具会直接显示在文档的工具栏中,学生和教师在翻译练习时,只需要直接选择便可以提升翻译效率。翻译软件自动化的建立语料库,方便人们下次使用相同的术语时可以直接调出,翻译时遇到曾经用过的词汇或者与篇章统会自动化的提示,让翻译人员考虑是否可以应用。高校建立了大量的网络教室,因此网络语料库的建立非常方便,实现了人人共享。翻译库内的大量成果直接被应用,学生在网上使用的翻译软件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建立专门的语料库,填充大量的专业词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趋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非常多,国家对翻译学科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全国设有翻译研究方向的高校达到几十所,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我国开始设置专业翻译硕士专业,国家正在大力践行翻译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和国务院发布的相关说明,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应提升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完善学生的职业翻译能力。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环节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翻译人才培养与外语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差别,二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不能一概而论。我国在翻译人员培养中注重翻译理论,认为通过翻译理论的讲解就能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教学时强调文学翻译,忽视了大量科技翻译,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只是单方面的强调学生的语言功底,但是忽视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翻译教学使采用翻译欣赏的方式,忽略了翻译实践。

当前我国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要推行复合型翻译人才,才能实现我国翻译市场进一步发展。实践型翻译人才在实践中可以掌握各类翻译技巧,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更好的巩固翻译理论知识。学生既要精通多国语言,还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自如的翻译,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储备。

三、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信息产生,我国高校翻译专业应充分的认识到如果仅仅依靠人工翻译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导致翻译效率低下。计算机辅助翻译主要采用翻译记忆库的方式,实现了人机交互,融入各项技术,形成系统化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方案。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可以提升翻译人员的速度,在计算机内建立丰富的语料库,翻译人员及时对语料库中的内容进行校对,提升了翻译的准确性。翻译时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及时完成单词和语法的校对,也可以对文本进行排版。

四、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一)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和信息技术支持的原理

高校进行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时,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原理,通过机器翻译记忆和语料库的学习,掌握信息支持的各类方法,通过在线词典、搜索引擎和专业数据库的应用,提升翻译的效率和准确率。学生应掌握当代通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要学会塔多思和雅兴等软件的应用,从而合理的应用大量的语料库。在具体的翻译实践时可以筛选语料库,提升自身的翻译质量。

(二)熟悉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操作系统的应用流程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应用应先对原文进行预处理和编辑,在人工智能搜索的基础上,对有效的翻译记忆库进行核对,采用计算机辅助匹配的方式进行翻译。在人机交互翻译时,先采用人工翻译的方式,然后用机器对译文进行优化,生成与原文逐字逐句的译文。采用原文翻译记忆库形成新的语料库,通过共享的方式将语料库上传。翻译专业的学生应对软件应用流程非常熟悉,才能在具体的翻译工作时提升工作效率。

(三)熟悉翻译行业标准,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管理平台

如今翻译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翻译行业化和市场化趋势非常明显。作为翻译专业的一名学生应非常了解行业标准,在翻译工作时按照行业规则进行各项操作。很多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都有项目平台,通过平台管理的方式完成权限设置、语料管理和项目进度监控。项目负责人应对翻译项目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进行任务的合理分配,同时监控任务的进行。学生在学习时应熟悉辅助系统人机交互翻译的模式,并及时提交译文,对译文进行检验和校对,完成排版后提交给项目负责人。学生应掌握协同翻译的模式,从而在学习中就可以养成标准化的操作习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对学生进入翻译市场有具体的帮助。

(四)熟悉计算机辅助翻译编辑和系统客制化能力

尽管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可以提升翻译效率,但是中文和英文的结构和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异,两种语言在语义和句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机器翻译永远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翻译,人工翻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翻译教学环节,教师应传达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存在的问题,在翻译实践时应通过数据库的有效挖掘,使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互补。在人工翻译后,通过后期的编辑和优化,使译文更加顺畅。由于翻译原文的体裁存在很大差异,译文的翻译质量和标准也不同,在翻译标准制定时应采用动态化的标准,翻译产业中的标准涉及到服务标准、文本标准等,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时应为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在正式文件翻译时,应确保译文质量满足要求,涉及到专业术语,应在语料库中选择最规范的术语,对语言风格和文体风格进行检查,提升语言的规范度。

计算机辅助翻译实现了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结合,既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实现机器翻译的灵活性,其中人工翻译发挥掌控作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翻译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建立全面的翻译语料库,对语料库进行筛选,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翻译体系,获得更多的翻译经验,从而促进翻译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金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翻译技术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8(03):7-11.

[2]孙婷婷.浅析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在翻译专业本科教学中的现状与反思[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97-98.

[3]陆炎奇,党美丽.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助力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8(11):204-206.

作者简介:同明慧(1983.10-),女,汉族,陕西富平人,空军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