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2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杨翔福

阳春市潭水中心卫生院 广东阳春 529629

【摘要目的对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365例硬核白内障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均在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按照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常规组183例)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实验组18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常规组中并发症患者为13例,占比7.10%;实验组中并发症患者4例,占比2.20%;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较高,角膜散光程度较低,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同时具有一定的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

白内障是一种临床表现以视物模糊,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等为主要特征的眼科疾病,如果不给予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1],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硬核白内障的主要发病群人为老年患者,具有一定的致盲性,需要采取相关的手术治疗[2]。因此,为了可以有效提高我院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本文将针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

研究资料为本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 365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掷骰子的方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为183例和182例;常规组中,男性100例,女性8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60-82岁之间,均值为(68.5±2.1)岁;实验组中,男性92例,女性9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60-82岁之间,均值为(68.0±2.0)岁;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组合情况比较,均经相关辅助检查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且排除青光眼、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3],所有患者均在家属的陪同下对于此次研究进行签字确认,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手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前15分钟给予患者的术眼进行常规麻醉,采用利多卡因(浓度:1%;用量2ml)进行球周浸润麻醉处理;之后选择12点位作巩膜隧道切口,通过穿刺在2点位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将粘弹剂注入患者的前房内确定撕囊完整后取出囊膜,水分离,然后将处于粉碎状态的晶体进行良好吸收后将符合患者机体的人工晶状体放入囊袋内,手术完毕给予抗感染处理。

1.2.2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前15分钟给予患者的术眼进行常规麻醉,采用利多卡因(浓度:1%;用量2ml)进行球周浸润麻醉处理;之后选择12点位作巩膜隧道切口,通过穿刺在3点位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居中连续环形撕囊,实施超声乳化手术进行皮质吸尽后,将符合患者机体的人工晶状体放入囊袋内,关闭切口给予注水处理,观察术后恢复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的角膜水肿、虹膜损伤以及后囊破裂等并发症状以及治疗后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进行观察记录,其中并发症发生率=(角膜水肿+虹膜损伤+后囊破裂)/总例数*100%;裸眼视力较高,角膜散光程度较低的一组患者表示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案效果较为显著。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常规组中并发症患者为13例(角膜水肿7例、虹膜损伤3例、后囊破裂3例),占比7.10%;实验组中并发症患者4例(角膜水肿2例、虹膜损伤1例、后囊破裂1例),占比2.20%;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实验组<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角膜水肿

(n)

虹膜损伤(n)

后囊破裂

(n)

发生率

(%)

常规组

183

7

3

3

13(7.10)

实验组

182

2

1

1

4(2.20)

X2

-

-

-

-

4.946

P

-

-

-

-

0.026

2.2 临床疗效

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较高,角膜散光程度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x±s]

组别

例数

裸眼视力

角膜散光程度

常规组

183

0.38±0.15

1.22±0.16

实验组

182

0.74±0.19

0.91±0.32

t

-

20.096

18.139

p

-

0.000

0.000

3 讨论

白内障主要是由于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任何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的现象[4];临床中通常采取常规的手术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不是较为显著,且在手术治疗后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状,例如:角膜水肿、虹膜损伤以及后囊破裂等[5];即:常规组中并发症患者为13例(角膜水肿7例、虹膜损伤3例、后囊破裂3例),占比7.10%;实验组中并发症患者4例(角膜水肿2例、虹膜损伤1例、后囊破裂1例),占比2.20%;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实验组<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技术也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且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6],该种手术治疗在摘除患者晶状体核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对前房进行多次操作,从而整体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以有效保障患者角膜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表示: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较高,角膜散光程度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说明,相比传统常规手术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硬核白内障的患者而言,临床中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现的角膜水肿、虹膜损伤以及后囊破裂等并发症症状;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降低患者的角膜散光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戎志銮, 陆守权, 唐小娣,等.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 19(5):753-756.

  2. 李磊, 李凌, 马雪英,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7):27,29.

  3. 曾洪波, 宋春华, 彭璟,等. 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7(11):34-36+71.

  4. 江音, 史伟云, 李凤洁, 等. 双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低角膜内皮细胞数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探讨[J]. 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2):126-130.

  5. 宁进, 李永蓉, 王志敏. 超声乳化术治疗不同核分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4):160-161.

  6. 王丽君, 杨熹婷, 张怡,等. 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及眼前节参数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8(12):1492-1497.

作者简介:杨翔福,男,1974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阳春;职称:眼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眼科研究;邮编:529629;单位名称:广东省阳春市潭水中心卫生院;科室: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