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经济”营销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浅析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经济”营销模式

秦莉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201306

摘要: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我国娱乐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诸多益处。广大“粉丝”可以基于社交媒体,和自己的偶像展开交互,并为其相关产品消费,进而诞生了“粉丝经济”。尤其是在近些年之中,越来越多新型信息媒体出现,使得“粉丝经济”出现了持续升温的情况。因此,无论是明星还是背后企业,都需要对“粉丝经济”予以充分重视。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粉丝”和“粉丝经济”的概念,探讨了其中的主要特点,并对于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经济”的营销模式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社交媒体;“粉丝经济”;营销;“粉丝”

引言: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当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许多新型媒体不断出现,促使“粉丝”们和自己的偶像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正是这一因素存在,“粉丝经济”不再仅仅局限于虚拟环境之中,而是能够和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因此,相关人员理应对此有所重视。

一、“粉丝”和“粉丝经济”的概念

(一)“粉丝”的概念

所谓“粉丝”,本身来自于英文单词“Fans”的音译,主要指的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明星群体的拥护者。在早些年之中,这一群体基本上都以追星族为主。而在进入自媒体时代之后,无论是明星、偶像还是企业品牌或者视频传播者,都有了自己独有的“粉丝”群体。这一群体对自己追随的事物有着非常高的喜爱度和忠诚度。伴随“粉丝”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整体人数也在持续扩大,使得“粉丝”群体的数量逐渐变为衡量大众明星热度的重要标准[1]

(二)“粉丝经济”的概念

所谓“粉丝经济”,主要是指“粉丝”在大众媒体所创造的虚拟环境中调动情绪资本,由此产生消费行为的新型商业模式。早期在进行商业贸易的时候,具体流程主要为企业——中介人——经销商——用户。由于涉及的人群较多,整体步骤极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最终效益还很难令人满意。而在“粉丝经济”时代,企业可以直接和用户展开交流,基于情感层面的投入,促使彼此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认同,进而完成消费行为的刺激。

“粉丝”可以看作是娱乐化时代的全新产物,该群体的情绪化消费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诸如,当前纸媒的整体发展已经步入死亡,但是知名偶像团队TFBOYS成员王源参与了某杂志刊物的拍摄之后,并成为封面人物,使得该期杂志在短短48秒时间之内,迅速售出71319本,在当时直接创造了一项纪录。

二、“粉丝”和“粉丝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的特点

1.全时互动

基于互联网环境背景,“粉丝”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性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早期时间,由于传播的媒介相对较少,使得“粉丝”和偶像之间很难有足够的机会进行互动,基本上都以观看影视作品、参加演唱会或者观看商业表演等。而在社交媒体时代中,微博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几乎每个明星和品牌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粉丝”可以基于自身实际需求,对自己喜欢的明星或者品牌进行关注,了解其最新的动态,从而更为主动的完成互动[2]

2.依赖性提高

在2020年时,知名人物肖战引爆整个互联网,其随意做出任何小动作,都能在网络中引起广泛热议。诸如,一些粉丝群体恶意攻击其他群体,或者一些小学教师鼓动年轻学生唱跳肖战的歌曲等。基本上每一个新闻,无论正面还是负面,都能带动大量流量。由此看出,当前年轻群体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度非常高。

3.粉丝的主体性

在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之后,基于互联网本身,新平台可以对信息传播带来更多帮助。“粉丝”基于自身兴趣,随时关注明星发布的内容,促使其潜在热情得到激发,同时有着更高的参与度。

(二)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经济”的特点

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粉丝”群体的消费模式也在持续升级。在社交媒体时代,“粉丝”有着非常强的集体力量,其自身数量也将对后期的产品销售带来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在与“粉丝”展开互动的时候,应用的方法也更具开放性。企业通过多种不同的媒体,对粉丝的忠诚度应用维护,定期设置各种话题,与其展开交流,进而增进彼此关系,最终形成有着共同追求的消费群体。

三、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经济”的营销模式

(一)自媒体营销

在2016年时,一个自称“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性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在短时间之内走向爆红,她就是papi酱。主要依靠自编自导的方式,再通过变声器处理,完成一些简短的视频表演。内容方面十分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包括女权、亲友、家庭、影视以及职场等,由于十分贴地气,因此广受网民喜爱。

一般来说,为了能够引导“粉丝”群体产生共识,最为重要的基本因素便是情绪。尤其是在情感层面,彼此之间的想法若是完全意义,自然就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转化。而papi酱便是捕捉了广大年轻群体的心理特征:渴望真实,对生活的各方面事物均较为敏感,并且每日活在各种压力之中。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依靠一句句犀利的吐槽,并伴有夸张的肢体表演,呈现出一部部有趣的生活短剧。很多年轻群体在常年的生活当中,变得十分疲惫,怯于表达,懒于表达,而这些真实的话语,全部都由papi酱说了出来。诸如,有一期视频题目为《女人真是不好做》,主要讲述了女性在职场、家庭以及公共环境中遇到的各种不公,以此将女性歧视的问题全部揭露出来。一方面能够将年轻群体的个人情感全部宣泄出来,另一方面还能在心灵层面直击深处,从而实现情感共鸣。

早期的媒体模式有着非常大的覆盖范围,主要以大众群体的需求为目标,设计各类节目内容。而在自媒体环境下,媒体内容更为注重小范围群体的诉求,为其进行内容定制。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交互,双方彼此间必须时刻保持共同的价值理念,实际传达的内容,能够有效满足双方的需求,如此才能更好地产生共鸣。长此以往,“粉丝”就会成为该自媒体或者明星人物的拥护者,除了愿意为其进行支持之外,也愿意为其进行经济消费,进而逐步促使“粉丝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3]

(二)泛媒化营销

所谓泛媒体,主要是指媒介的形式越发丰富。诸如小米手机,在进行产品营销的时候,除了会应用十分常见的微博外,基本上其他各类社交平台都有所涉及,包括知乎APP、网易云音乐、QQ空间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全面覆盖。不仅如此,在不同的平台之中,实际侧重点也都不一样。毕竟每个平台的受众属性存在较大差异,实际发布的内容也会随之有所转变,有着更强的针对性特点。通常来说,为了能够最为方便地了解小米手机的各方面信息,主要会通过百度贴吧。该贴吧几乎等同于官方贴吧,其用户数达到了540万,每分钟都会有大量新帖子出现,既有官方发布的各种信息资讯,也有用户群体的交流、分享以及讨论内容,双方共处在同一个环境之中,不但促使彼此的距离有所缩短,而且还能慢慢形成品牌社群。而在优酷视频网站之中,官方更多会议新产品视频发布为主。同时,小米企业的创始人雷军在知乎平台也有自己的个人账号,其经常会在该APP中和广大粉丝群体进行交流,为其解答各种问题,实际取得的公关效果非常好。由此能够看出,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促使更多人群能够共同参与到销售工作之中,大家不仅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同时也是信息接受者,因此有着极强的参与性。

(三)社会化营销

所谓社会化营销,主要是指依靠微博、微信以及论坛的方式,将最新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发布出来,完成宣传和推广工作。尤其是微博,其本身有着非常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特色,以此展开营销活动,可以确保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大量信息内容。小米品牌便是基于微博这一媒介,吸收了大量新“粉丝”,促使其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自身影响力范围也随之有所扩大[4]

截止2020年5月,小米品牌微博的粉丝总数共达到了1373万,微博信息发布总数为17601条。通常来说,其微博内容主要以三类为主,娱乐新闻、商业宣传以及粉丝互动。无论是哪一类内容,全部都基于营销活动本身。通过利用微博这一交流平台,小米企业便有了更多机会和广大“粉丝”群体展开沟通,促使彼此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增进了彼此关系。

(四)福利性营销

“粉丝”群体虽然对偶像或者品牌有着较高的忠诚度,但是并非所有“粉丝”会时刻保持这一热情。因此,无论任何品牌或者明星,在其“粉丝”数量增长的过程中,同时也会有流失的情况存在。为了尽可能将流失量降至最低,促使社群内部凝聚力有所提高,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福利活动。其中,抽奖的应用率最高。依靠这一方式,可以有效保持明星效应,促使广大“粉丝”的忠诚度有所提高。诸如:“通过转发该微博,可以随机抽取10名幸运‘粉丝’,获得相关奖品。”为了能够中奖,“粉丝”群体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关注,暂时不会流失。

例如,OPPO手机历来有着非常强大的明星代言阵容,无论是早期的OPPO R7还是最新的OPPO RENO4,一直都走着高知名度明星的路线,包括李易峰、杨幂、鹿晗以及迪丽热巴等。OPPO品牌之所以愿意在明星阵容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成本,主要是看重明星背后的“粉丝”效应。因此,在开展营销活动的时候,便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福利,提升粉丝热度。诸如,每天在官网进行OPPO最新手机购买的前10名观众,都能获得随机立减的资格,具体额度不会低于500元。在开展该活动后,许多“粉丝”自然就会持续关注。由于数量有限,部分“粉丝”就会每日努力争取,直到成功为止。无疑,如此必然会为品牌带来更多“粉丝经济”,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提供更多经济效益[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社交媒体的影响范围也在持续扩大,使得“粉丝”的行为也发生了一定转变,不再仅仅只是追星,而是能够为其付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理应得到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文照.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经济"及其营销模式[J].新媒体研究,2019.

[2]罗艾婧.新媒体营销模式下社交媒体在粉丝经济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8.

[3]梁漠菲.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经济"营销分析[J].中国市场,2017(26).

[4]李嘉欢,商建辉.社交媒体的粉丝经济探析[J].新闻论坛,2015,000(005):P.17-19.

[5]孟川.网络时代下的粉丝经济与体育新媒体探究[J].中国市场,2017,000(00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