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分析

王新娜 邵艳会 何丽娜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尹固村学校

摘要:语文素养需要将语文能力作为核心,其中包括语言的积累、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等。现阶段在小学语文课上语文素养是重要的培养内容,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上为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对语言的运用。这就是语用能力,如今是注重实践能力的时期,在小学语文课的开展中,语用能力是不可忽视的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语用能力的重视,在小学语文课上要积极开展言语实践,促进语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组织 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教材来贯彻课程标准,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笔者尝试了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言语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富有情意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体认言语表达形式的精妙,体悟言语表达意蕴的精深,从而唤醒他们的言语灵性,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重要性

“新基础教育”研究强调教学与实践结合,开展丰富的综合活动;强调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调课堂向学生开放,把学习的主动权、提问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师生、生生多元网状互动;培养老师倾听、捕捉、点拨等新基本功,克服老师替代现象和习惯等。这些都是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言语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言语实践的主动性、多样性、丰富性、灵活性、创造性及有效性。

  以“本”为本——立足文本;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言语发展,我们可以让言语实践与文本内容学习水乳交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目的。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靠掌握系统的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还要靠长期的言语实践训练,也就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或结果。在对一篇篇课文品味理解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然后逐步提高。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备课组做了不少尝试,让言语训练和内容的学习得到有机的统一。

  二、关注文本,在练笔中提升语用能力

  1.精选经典的句式

  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句式,就是在句式的表达上非常有特点和规律的句子,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课上对常规句式进行体会,让学生关注一些非常规的句式特点。这是表达的独特之处,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语言的个性特点。句子的表达就是很多时候意思是一样的,词汇不同,表达方式有所区别,这样承载的写作意图就会出现差别。教师要关注一些比较特色的句式,让学生进行体会。如在《三亚落日》中一些景物描写就是经典句式,这些句式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接着这一段发挥,可以在后面接一些自己的想法,用一样的句式来进行表达。经典句式可以成为学生日后写作中运用的模板,其中的一些表达方法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借鉴的。

  2.精选经典的片段

  在小学语文课上很多的片段也是非常经典的,其中一些段落的语言是非常有特色的,对学生习得表达方法以及规范语言的运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很多时候语言的表達是稚嫩的,但是对这些经典的语段进行学习并让学生进行仿写,可以让学生掌握这种表达方式。如在《鞋匠的儿子》中,有一段是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这一段非常有代表性,对人物的动作描写非常细致,加上周围环境的渲染,给人一种形象就在眼前的感受。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任务,借鉴其中的一些写法,进行人物形象的描绘,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表达特色进行学习。

  三、在迁移中掌握学习方法

  教材本身就是一个范例,其中的一些文本对学生来说是启发的工具,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让学生举一反三,对阅读以及写作的技巧进行全面的掌握。教师可以借助文本,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以及写作方法,并结合课外的文本对学生语用的实际能力进行强化。在小学语文课上,阅读方法是主要传授的内容,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语文课上各类文本的利用,借助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不断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如在学习《詹天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文眼和文路,对文本进行品读,然后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捕捉,感受作者是如何将动作、语言以及外貌进行描写的,最后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感悟,用这样的方式对补充文本《军犬黑子》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将小学语文课上学习到的方法实现课外的迁移,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这样一些好的方法会成为学生的习惯。

   四、提高对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知识的学习。

在对教学语言的把握中,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作为支撑。语言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保证良好的语言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课堂交流与沟通中,进行课堂语言互动效果的有效实现,确保交流沟通效果,了解与研究学生的接受特点与认知规律,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教育学知识的有效处理和加工。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对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与应用能力,有效增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教育专业知识修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学科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经过成熟的教育专业原理进行有效增强,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把握与积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用能力,确保良好的教学效率。通过教师自身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知识的综合提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环境,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四、走出文本,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不要将目光仅仅放在课内的这些文本上,仅仅是靠着这些课内的文本是不够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积累,同时也是让学生走出这些文本,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其实在课外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如今网络技术非常发达,找任何的文本都是比较便捷。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上创设出一些实践的活动,在课内则是要留出一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拓展一些阅读的材料,结合一篇文章可以带出很多的文章。如《负荆请罪》是一篇历史典故,很多其他的历史典故也是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草船借箭》《完璧归赵》等都是不错的文本。教师可以将课内外的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阅读机会。

  总之, 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应用才能不断提高,老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纠正,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借此提高我国小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水平,为学生的未来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斌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39-40.

  [2]    张蓉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策略探寻[J].考试周刊,2018(33):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