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线 ——网络时代教师话语权力的嬗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7
/ 2

消失的地平线 ——网络时代教师话语权力的嬗变

孙纪玲

青岛黄海学院

摘要:传统教育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授受者,知识的权威者,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容置疑的教育话语权力。网络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师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师重塑自身的教育权威变得刻不容缓。对话式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以及师生共同享有教育话语权是重塑网络时代教育话语语境的有效出路。

关键词:教师话语权力;网络时代;“对话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师说》对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教师一直被视为知识传授者及品德塑造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话语权力要求受到极大的尊重和遵从。然而,网络时代下的信息社会中,教师的权威遭到削弱,教师的话语权力面临危机与挑战。

  1. 教师话语权力的获得

(一)教师话语权力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将“话语”定义为言语,说的话。将“权力”解释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话语起着一种权力支配作用,福柯在著作《关于语言的话语》中就指出:“在任何社会里,话语一旦产生,立刻就受到若干程序的控制、筛选、组织和再分配。”[1]语言系统在情感和思想层面上会对人产生一种压制,是一种真实的权力。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凭借对权势话语内容和言说规范的遵守和执行,获得了自身的“话语权力”。

(二)教师话语权力的来源

教师的话语权力从社会学关于语言和权力分析上来讲,主要意指社会的制度及规范等通过教师的话语将权力施加到受教育者身上。在学校这种特殊的组织机构中,教师话语权力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传统赋予教师的话语权力。传统所给予教师的权威使得教师的话语权力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地位。其次,专业性赋予教师的话语权力,指教师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是社会上专业团体,属于知识和技能上的精英队伍,很大程度享有真理和客观知识的解释权和代表权,获得了社会对于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无可替代的地位。最后,合法性赋予教师的话语权力。一直以来,教师都是社会传递知识和真理的主体,充当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在传递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参与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因而就获得了“话语权力”。

二、网络时代教师话语权力的嬗变

(一)学校教育中的话语权力

教育的过程作为社会化的过程,赋予教师将社会性的内容转化为个人意识乃至个人人格的权力。教师要将社会的法则转化为学生个体内在法则,外在的道德律渗透入学生的人格并使之成为其生活态度及行为习惯——即教师话语权力的实质。[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运用话语权力对学生施加影响,如果学生触犯了教师的话语权力,就要接受到相应的惩罚。

话语作为权力关系沟通的媒介,传递信息和权力等过程中,除自身获得的权力外,其权力和形式等会受到外在语境与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一般由讲授、聆听、提问、回答、讨论、阅读和写作等过程组成,每一个过程都充斥着丰富的语言,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话语权力运作的过程。传统教育过程中,话语权力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教师话语权力更是得到了极致的发挥,甚至拥有了话语霸权的地位,如教学的“一言堂”、“满堂灌”现象。[3]

(二)网络时代教师话语权力的变化

传统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语境为教师话语权力的顺利实施和发挥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师的话语权力也就相应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网络语境下,教师话语权力的生存基础受到挑战的情况下,网络时代知识的信息化严重动摇了教师的话语权力,教师话语权力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化,知识发生了一个重要外化的变化过程,即商品化的过程。其次,知识的商品化要求社会中的信息的传播和流通的透明度,这又必然会触动社会和教育制度在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方面的特权的稳固性,教师的话权力也就相应受到削弱。最后,在络知识信息化时代,学生求知欲望的满足不再主要依靠教师。学生对于学习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从单一的师徒传授方式向多元化转变,教师话语权力有了扭转性的变化。

三、网络时代教师话语权力的重新定义

(一)网络时代教师话语权力

布迪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附着于某种权力,每个场域都规定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调控原则,并由此界定了一个社会建构的空间。教师教育话语权力的转化就孕育在一种特殊的场域之中。在教育的场域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行动者,从某种程度上说,都在为自己获得话语权力而进行斗争和反抗。传统教育中,学生绝大多数时候处于“失语”的地位。网络时代营造了另一种存在的场域,教师话语权力转移到学生,在师生交往中不再服从地位,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力有了根本性转变的可能性和条件,教师和学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力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平等教育话语权力的构建

1.“对话式”师生关系的构建。

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高度承认。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及播渠道的多样化,不再以教师的“满堂灌”等形式。学生自主性和个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师生之间通过新语境进行交流和联系,达到师生交往的自然生成,双方的知识和观点等在信息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既可以为自己所吸收,又被他人认可并吸收,得到新的灵感,迸发新的思想。

2.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学生需要拥有相应教育话语权力。小威廉姆多尔认为,在教学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但也仅仅是学习团体中的一个平等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4]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构建一个平等的教学和学习情境。师生双方作为整体的、独特的个人而相遇与交往,在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教师不再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权威。正如弗莱雷所说,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也成为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在被教育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

3.师生共同拥有教育话语权。

教师和学生话语权力分野的地平线消失,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教育话语权力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过程。教师话语权力不再是一种强制和支配力量,而是学生学习的力量之源。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力,锻炼和发展个性。教师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体会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情感、知识等的需要和发展意向,还学生以言说的教育话语权力。

总而言之,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以及“一言堂”、“满堂灌”课堂教学方式,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式的课堂,师生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获得共同的成长。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者,而变成了师生关系中“平等中的首席”,师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力,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教育话语权力获得更加完整的发展,也让教师自身获得更深层次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刘云杉.教师话语权力探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孙纪玲(1988-),山东人,青岛黄海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