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3

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周利丽

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江苏淮安 223000

摘要: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重大的制度突破和观念的升华。西方经济学一直认为市场经济只有私有制,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事实证明了“中国速度”,正是这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面对国内外经济风暴的时候仍然能独善其身,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胜利,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同时在这次全会上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打破了社会主义搞不好市场经济的谬论。本文将从本次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现状入手并分析为什么要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回答了它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

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三项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提出的“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会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的论断深入人心。这种通俗易懂的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初的论述,是基于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走来。旧中国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私有经济占主导,而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公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在建国后的二十来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资源的紧缺、供应不足的问题,流动性差和限制流动成为那个时代的特征。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征程,逐步的发展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应该说是实践的必然,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新的理论和实践中成就的重要成果。从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来,又在1979年提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尽管这一理论从总框架和目标上来看,仍然坚持计划经济不变,但人们开始认识到尊重和利用市场规律去实践价值最大化的可能,商品经济在这一时期开始进入发展轨道。在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观点,这个观点的形成是基于商品经济的强大发展势头,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流露的一丝担扰和不确定。直到1992年随着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精神,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说这是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同时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到快车道。

从党的十四大即1992年10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到2019年已有27年。这27年来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并且深入人心的27年,我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改革开放中,更是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这些成就的取得进一步印证了社会主义是可以搞好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印证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全面胜利。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它不仅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也为人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稳定,全面开放不断的深入,同时在进一步的优化侧供给,而以互联网经济为时代新的增长点出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家大力扶持非公经济的发展,也促成了有代表性的非公经济的出现,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市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换来了保障、稳定和秩序。特别是在这次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诸多“合时宜”的观点,比如国企没有天然优势得到各类产权平等保护,过去我们对国有企业保护太多,而使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动力,导致竞争力、创新力不足,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主体都不能依靠政府的力量来生存,只有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来真正确立和实现自我的发展优势。在过去的改革开放40多年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不断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应该把国有企业放归市场,成为遵循市场规则、平等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同时这也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然成形。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发展的必然

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是大浪淘沙,更是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只有经过市场的洗礼才能真正确立和发展自身的优势。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需要有两个支撑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符合本国发展的经济,同时也具有兼并包容其他经济的能力。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即是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也是市场的选择。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备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制度基础,并且在不断健全完善中,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民营经济、外商投资及合资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法治环境、产权保护制度、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以及知识产权侵权都存在不足,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需要有更全面的视野和更系统的升级来实现其优化制度、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推进各类产权得到全面依法平等保护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后才能为各方的全面深入而展开相应的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会是最后的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也仅是保证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理解其深层次的内涵还需要从三点去分析。

1.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某种程度上说马克思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和构思,但不同的国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不同的,其国家的发展动力源和方向是不一致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开展经济建设成为重点。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基本经济制度是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必然,特别是在“四个全面”的历史时期,只有遵循社会和经济的规律才能真正的迎来机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

2.基本经济制度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刻,只有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才能保证小康社会的到来,这种必然里面还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的基础的源头、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有力助推、小康社会的建成只是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并非终级目标。从这几点来看,只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有力的保障才能真正的实现小康社会的到来。

3.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的必然

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蓝图。这十二条制度、体系和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发展之路。同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个版块,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的绘制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支撑整个制度图谱来说成为一种必然,只有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才能真正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展望

1.从满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放推进

只有坚持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的开放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同时要从深层次入手去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和设计,要做到: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的先导地位、完善内陆开放布局,特别是加快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域的改革试验区划、建立较为自由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形成优势互补,要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生态圈,同时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的特色。对于传统的行业要加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对于一直有国有资本控制的领域要有序推进,全面放开。

2.通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以及混合所有制和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深入

我国坚持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制度并存不动摇,这充分说明了分配制度是保障市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公有制基础上不可能搞市场经济。而我国恰恰是搞了四十年的公有制,并且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需要坚持核心的要点:通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来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并存。但目前我国仍然需要加快加大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所以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服务和导向的作用。而其中优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核心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

3.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制度优越性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天,中国制造正升级为中国“智”造,在世界范围,5G技术、高铁技术等都处于先进水平,过硬的产品质量、全产业链的布局优势都让我们在世界上腰板挺得更直。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的自信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历时四十年的探索所获,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中统一性和市场经济的灵活主导性,才能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四中全会提出,要创造一个全面开放,充满正能量的中国,而通过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出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和前瞻性,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

结束语:

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目标。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都是这了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而现阶段而言,我们要调整经济结构和不断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按照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过制度的优势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2日 06 版)

[2]冯雷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光明网》理论频道:http://theory.gmw.cn/2019-11/06/content_33298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