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作品中的歌唱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2

浅析钢琴作品中的歌唱性

霍鑫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歌唱性是音乐中的一个音乐形象,顾名思义是在“歌唱”,在钢琴的学习中,歌唱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首钢琴曲都能探索出本身的歌唱形象,不论是练习曲或是奏鸣曲等。通过一首音乐作品可以探索出它的歌唱形象,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在钢琴的学习中往往被忽视,我们应该探索“歌唱”与钢琴的联系,培养歌唱性的思维来学习。

关键词:歌唱性思维;歌唱性;钢琴曲;钢琴学习;

引言

歌唱性(cantabile)是可以使人类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情绪、思想感情、格调、人文内涵的一种表述方式,是人声特有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所谓的歌唱性,是指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声音来抒发自己的心理情感,或者某时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声乐演唱中,每一句歌词旋律都富有歌唱性,因为本身就在歌唱。因此,在钢琴中怎样能表现出其乐曲的歌唱性,又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呢?歌唱性是人带有某种特殊情感、情绪、动机来歌唱,以便抒发出自己的这些情绪,因此在音乐的表演中,我们必然要去试图揣摩作曲家、作词家的心理活动以及当时的思想感情,以及生活背景,这样我们才能较为有把握的去演奏某作曲家或作词家的音乐作品。

一、歌唱性思维的培养,每一个演奏者都要有试图揣摩作曲家、作词家的心理活动以及当时的思想感情,以及生活背景的先前意识,更是要培养自己的这种带有歌唱性思维意识的能力,去对待每一首音乐作品。回到之前的问题,究竟怎么用钢琴来表现作品的歌唱性呢,这不仅需要我们要有歌唱性思维,它还与演奏家演奏时的触键,力度,平衡等因素相关。如果把歌唱性演奏得太“颗粒性”那么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清晰,而不是歌唱。很多人会认为在乐曲中旋律线条也许会更加的清晰明了,也更好去分析与探究,但是练习曲,就是为了培养演奏技巧而生的,只顾练习就行了还存在歌唱性吗?答案是肯定的,乐曲也罢,练习曲也罢都是乐音组成,只要有乐音的地方就会有旋律,只要我们带有歌唱性思维也能把练习曲中的歌唱性生动地表达出来。钢琴音乐中,演奏家用不同演奏方式来塑造出一个“如歌地”中慢速的音乐形象,这时需要聆听者自己去感受聆听,并且能很敏感的感受到钢琴的的确确是在“歌唱”,这就是一个聆听技巧,是学生需要着重培养的一种歌唱性思维。

二、如何聆听,是我们在欣赏钢琴作品时一个必要的关键,这时对速度这个概念,学生必须有较准确的把握。在什么样的速度下,会产生“如歌地”的音乐表情,这对钢琴演奏家塑造某个的音乐形象至关重要,一般能较好的塑造“如歌地”音乐形象的表情术语有:“Grave(庄板)”、“Largo(广板)”、“Lento(慢板)”、“Adagio(柔板)”、“Andante(行板)”、“Moderato(中板)”。欣赏一首钢琴音乐,离不开聆听,结合视听是较好的呈现,当然现场感受聆听更是最直接的欣赏方式。一般来说,一首乐曲速度较慢的时候更容易表现出它的歌唱性,但是快速的乐曲它也能找出它的歌唱性,根据它的节奏、和声以及逻辑重音等方面。因此,需要耳朵上下功夫,学会聆听它的旋律走向。可能十分密集的音群中只有那么几个是它的主要旋律音,那么届时可以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表现它,那就是它的歌唱形象。

(三)如何界定一首钢琴演奏是否完美,动人心弦。首先肯定脱离不了高超的演奏水平,但是更多的是演奏家如何还原乐谱,与作曲家感同身受,用那最真挚且恰当的情感来演绎钢琴作品,这与作品创作背景紧紧相系。钢琴音乐不仅是以表现旋律的美、结构的美、和声的美、音色的美和技巧的高超给人以美感,这些还只是形式上的美,真正的美是以真实、丰富、深沉、强烈的具有凝聚力的情感渗透于声音之中而感染听众的。音乐是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艺术。简而言之,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由我们耳朵作为主要感官来感受到的。但是对于音乐这种特殊的时间艺术,我们的耳朵没有灵敏到可以捕捉每一个音符,但是静下来分析,我们若能找到作品中的主要旋律走向,它的音乐形象,再回头来欣赏乐曲,会不会又是别有洞天,别有一番滋味呢。

(四)试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之王”李斯特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悲愁》的引子部分来分析其中的歌唱性形象,培养歌唱性思维,在高层次的艺术空间发现音乐艺术的美及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操。李斯特不仅采用了高超的作曲技法,也赋予这首音乐会练习曲华丽绚烂的演奏技巧,但是更多的是这三首音乐会练习曲的旋律线条十分的清晰。《悲愁》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可分为:引子、A1乐段、B乐段、A2乐段、尾声六个部分,而引子部分有四个小节(图一)。开头有一个表情术语“a Capriccio”其有着自由、随意的幻想风格,表示引子部分是有一定的即兴、自由性,动机是一开始的:sol-fa-mi-mi-re,随后是根据这主题动机的模进及变奏。在谱例中能看到歌唱性形象表现在高声部,旋律优美及带有一定的悲凉色彩。第1至4小节中,带有一段模进的绚烂华彩,为全曲奠定了一定“悲愁”的基调。因此在如此密集的音群中找到的歌唱形象仅仅是引子部分的旋律动机。

5ef023f0708ac_html_b6461414b21fc65b.png
图一)

结语

钢琴曲中不仅只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更需要去探索它的内涵以及美感,歌唱性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培养歌唱性思维,更容易找到钢琴中的音乐形象,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欣赏一首钢琴曲,不仅仅是现在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同时也是中小学课堂中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及培养。歌唱性的培养是在音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陈曦.论歌唱性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J].唐山学院学报,2003(04):51-60.

[2]郑大昕.琴韵如歌——论钢琴的“歌唱”及其艺术技能[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5(01):47-63.

作者简介:霍鑫(1996.6—),男,重庆人,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