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运用口头语言体现幼儿教师的角色扮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艺术运用口头语言体现幼儿教师的角色扮演

罗晓红

雅安市实验幼儿园 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幼儿教师的角色决定了幼儿教师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而幼儿教师履行保教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就是口头语言的运用。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也给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用语,重新认识和确定自己的角色。所以幼儿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艺术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幼儿教师角色、口语儿童化、幼儿教师的特殊语言

所谓“幼儿教师角色”,是指处在幼儿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1]。自古以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力量和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但是,在过去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给幼儿教师准确的定位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改变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用语,重新认识和确定自己的角色。

现就幼儿教师口头语言的运用与幼儿教师角色扮演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耐心倾听是艺术地运用口头语言,体现幼儿教师角色扮演的重要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只有耐心倾听,教师才能理解幼儿,才能从幼儿的言语中发现良好的教育契机;只有耐心倾听,才能让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在家园工作中真正体现“尊重、平等、合作”家园配合的原则;只有耐心倾听,幼儿教师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更巧妙地运用口头语言,促进保教工作质量提高。所以耐心倾听是幼儿教师巧妙地运用口头语言的主要前提,是扮演好幼儿教师这个角色的具体表现。

二、口头语言儿童化是幼儿教师艺术运用口头语言,体现幼儿教师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

长期以来,许多幼儿教师往往用成人化的语言来向幼儿讲述知识、解释现象、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很少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设身处地的倾听孩子的声音,教学中缺少幼儿真实的感受、鲜活的体验,活泼的孩子变得严肃了、呆板了。

幼儿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儿童化。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口头语言应该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规范化的口语”。[2] 因为幼儿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的特征,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口头语言要直观形象,语调要明快生动,表情丰富,略带夸张,让幼儿一看就懂,要善于用眼神吸引幼儿,用手势帮助说话,给人亲切、天真的感觉;并且幼儿的情绪容易变化、激动、外露而不稳定,这要求幼儿教师说话的语气要亲切、温和,语调有变化才具有吸引力。教师在每段语言提示后都有适当的停顿,让幼儿有时间将动作定格,教师的眼神、表情同语言都在及时鼓励幼儿积极投入活动、互相欣赏、评价和学习。这些语言源自幼儿的亲身体验,同时又有明显的条理性、层次性,由简到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给幼儿的自由表现营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灵活、准确地运用口头语言是幼儿教师艺术运用口头语言,体现幼儿教师角色扮演的重要保证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等激发并保持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欲望,通过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还应该通过鼓舞幼儿‘士气’,帮助幼儿克服在探索、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在幼儿克服困难、付出巨大努力完成任务后给予认同和赞许,······”[3]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组织集体活动时的口语应有鲜明的教育性,明确地表达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感;有严密的科学性,语言简练、准确而富有启发性;有强烈的针对性,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能随机应变,要针对幼儿的反馈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讲述的方法、内容;有积极的诱发性,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有生动形象性,口语表达应是准确生动、活泼有趣,富有魅力的。

四、特殊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幼儿教师艺术运用口头语言,体现幼儿教师角色扮演的重要体现

幼儿教师特殊语言指的是幽默性语言、委婉含蓄性语言等。幽默风趣及委婉含蓄的语言是一个人的教养、知识、机智及智慧在语言上的直接反映。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增加些幽默,幼儿兴趣就会倍增,便有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尤其在集体活动中遇到突发事件时,以幽默的语言来转移幼儿视线,使集体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即可“寓教于乐,寓庄于谐”。

含蓄委婉的语气通常有以下几中方式:一是力求说得顺耳。对别人的观点,即使不同意,也不要用刺激性语言,而是陈述理由,说明不同意的理由,坚持以理服人。二是力求说得亲切。即使讲对方的缺点,也应尽量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使用积极的提法,体现鼓励、指导的精神,尽量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当然,如果是原则性问题,有时还得严肃和直截了当。三是力求说得文雅礼貌,彬彬有礼。四是力求说得得体。对孩子或家长的缺点或不足不夸大其辞,也不能抓住他们讲话的漏洞使他(她)难堪。婉言能够巧妙地表情达意,既能让对方听出弦外之音,又不伤彼此和气,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艺术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2]《口语教程》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3月

[3]《论信息时代幼儿园教师角色》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缪胤 200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