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见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0
/ 2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见解

卢露玲 姜传居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小学 重庆市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

摘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高效性不可缺少的策略之一。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原来枯燥、笼统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诱发数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有效策略

引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高效的课堂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贴近生活,创设出和谐轻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服务于生活,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和求知欲望,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策略。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创造性、灵活性地使用教学题材,让例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对创设的画面去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探究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圆环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光碟,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求光碟的面积,因为学生已掌握了求圆的面积,而圆环的面积是从大圆中挖掉了一个小圆,从而从实物的观察中探究出了求圆环面积的方法,S圆环=S大圆-S小圆,推导出S圆环=πR2-πr2,再进一步推导出 S圆环=π(R2-r2)掌握了求圆环面积的方法,再用得出的方法就能轻松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

生活情境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去想办法解决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生活情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的主动学习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自主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关键处予以指导。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5ee08de74fe8f_html_7158b07685459a32.gif5ee08de74fe8f_html_7158b07685459a32.gif5ee08de74fe8f_html_7158b07685459a32.gif5ee08de74fe8f_html_7158b07685459a32.gif5ee08de74fe8f_html_7158b07685459a32.gif5ee08de74fe8f_html_7158b07685459a32.gif5ee08de74fe8f_html_61d118815aa798f6.gif5ee08de74fe8f_html_61d118815aa798f6.gif

10 15

5ee08de74fe8f_html_40547d52abba2670.gif 如在教学排队问题,求两人之间有几个人的实际问题时,如同学们在动物园参观,小丽排第10,冬冬排第15,小冬和小丽之间有几人?生活情境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从该情境中就找出了相关的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找问题中的关键是之间,弄清“之间”的含义是不包括小丽和冬冬两人,再分组讨论,让学生用数一数的办法找出排11、12、13、14这4个人,再通过画图法, 再划掉第10 和第15的两人从而找出4人。最后通过观察图探讨出计算方法,先用15-10得出10以后的5人,再用5-1得出不包括冬冬再内的4人,当然实际问题还得在具体分析,该加1还是减一甚至不加1也不减1,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用数数法和画图法学生更易掌握,这就不断训练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教学时,教师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教育的真谛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终身会学习的人。

二、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趣味性学习的问题情境就是把数学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贯穿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发展,中、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鲜的事物,高年级则对有用、有刺激性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年龄段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出发,选取的内容以及呈现方式要多样性和趣味性,从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引出问题,让学生从这些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就可以从分月饼开始,抛出8个月饼4人平均分吃,4个月饼4人平均分,每人各得几块?如果一块月饼两人或4人分着吃,每人要吃得同样多,每人又各吃这块月饼的多少?从而带着这一挑战性的问题,重点理解每人吃得同样多的含义,让学生分组去分月饼,学生就能探讨出2人平5ee08de74fe8f_html_f52a31cdf5fb7b5b.gif 均分,就是把月饼平均分乘份,每人吃一半(其中一份),从而探讨出“一半”如5ee08de74fe8f_html_f52a31cdf5fb7b5b.gif 何来,用数表示的新知识了,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 这一分数,以及分数5ee08de74fe8f_html_52674db5abe44574.gif5ee08de74fe8f_html_4f2a3bb0221d55a3.gif5ee08de74fe8f_html_c6cc47b1214c3943.gif5ee08de74fe8f_html_e8609b28669bf7ec.gif5ee08de74fe8f_html_b2f841f8e18c9cab.gif 每一部分的含义,再进一步探讨出分数的含义以及读写方法等新知识。探讨出 后,学生再动手操作可以水到渠成的表示 、 、 、 、 等分数来了。

三、创设富有时代信息的问题情境

在当今网络信息发达的社会里,老师可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紧密联系时代,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发展,从小树立主人翁意识。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可利用国土面积、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或为灾区捐款等时代信息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按要求读数或写数,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爱他人的情怀。

又如在六年级教学税率利率一节内容时,可以课前引出几则关于税率利率的一些相关问题,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的数据了解到什么是应纳税额、税率、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掌握国家的税收以及储蓄的种类及其含义和重要意义,从而探讨得出如何求水绿,应纳额、收入、利息、本金、取回的钱等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又理解了储蓄、纳税对支援国家建设的教育。

四、利用示例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运算的有效性

恰当的示例能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在计算题和一些应用题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示例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采用创设情境的手法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将算理以及过程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恰当的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生练习计算以及解决问题时,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程后,可以引导学生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科学构建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话说明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生活处处充满着数学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让学生探讨为什么自行车的座位下方要设计成三角形?家里的门窗摇晃时,爸爸为什么要在门窗的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为什么拉栅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再通过学生对课前钉好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拉一拉的玩的活动中,从而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等,通过学生在滚动圆、长方形、正方形时,掌握了圆容易滚动的特点。

总之,小学数学全靠讲解会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逐步下降,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如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创新思维,促进知识的领悟能力。让学生超越枯燥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使我们的教学犹如顺水行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张楠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01期

4.周平健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