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语文要素 提升语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梳理语文要素 提升语文素养

胡敏

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 重庆 400000

【摘要】“语文要素”,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新名词、新概念,同时也是统编版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一个“亮点”,还是统编版教材使用的“指南”。它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作为教师,就必须对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你就会发现教材努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规划了一条条比较清晰的路线,也构建了一个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常用的学习方式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这样的梳理,你会发现,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梳理、语文要素、 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要素”,与统编版教材一起诞生的新名词、新概念,同时也是统编版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一个“亮点”,还是统编版教材使用的“指南”。它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作为教师,就必须对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梳理,你就会发现教材努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规划了一条条比较清晰的路线,也构建了一个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常用的学习方式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这样的梳理,对语文教师用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材的学习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语文要素螺旋上升学生语文素养才会生长。

曾经寄希望于课程标准,能够让语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经历六年语文学习生活的过程,其语文素养发展到底走过怎样的路径,抵达怎样的境界,有比较清晰的蓝图想象。但是,多年的现实情况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糊里糊涂走过六年光阴,语文学得怎么样,总感觉缺少一些东西。如果用心梳理和研读统编版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大致上可以帮助教师勾勒出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基本图景。

比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次出现“想象”这个元素,是以人文主题的方式出现的。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篇课文。课文中的“想象”体现在充满儿童情趣的生动语言上,如“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等,通过富有童真童趣的想象,写出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对影子的喜爱,学生与“想象"初遇,重点体现了想象之趣。 又如:学生与“想象”的第二次遇见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都与“想象"有关。本单元《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等课文,着重体现想象之美:“手可摘星辰”的高楼、“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令人神往;顽皮淘气的雾娃娃天真可爱,纯洁善良的雪孩子令人敬佩。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通过不同文章的学习,通过展开想象,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再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四、八单元都编排了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分别是:读句子,想象画面;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根据词句想象画面的能力,加深对句子和课文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让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总的来说,这些形成发展逻辑链条关系的阅读训练要素,因为教材同时提供了承载相应学习价值的适量文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想象每一个节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状态、图景,还能帮助我们想象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路径。这样的梳理也同时提醒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做足整个小学阶段统编版教材研读的功夫,才能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作生长性的想象。

二、语文素养相辅相成,学生语文素养才会平衡。

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提出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语文要素是交叉共存、相辅相成的。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除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一教学重点,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读句子,想画面”的教学重点外,首次提出“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样,“想象”这一语文要素,也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其他单元的教材时有体现,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古诗二首》的学习中就提出了“读诗句,想画面”的要求。

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但同时也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练习中提出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花的学校》一课则让学生“朗读课文,想象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可见,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并不是孤立呈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各语文要素的层级序列,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才能平衡。

三、语文要素落地生花,学生语文素养才会升华。

如何让语文要素落地生花,以往,我们考察验证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比照“课标”,但课标表述的笼统性和内容标准的缺位,给比照带来了实际上的技术困难。现在统编版教材清晰地定位了每个单元重点的读写目标,教师就可以直接比照单元导语页呈现的读写训练要素,看这些提炼的教学内容是否切合课程目标,是否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了。同时,语文训练要素还为教师进行课程创造提供了可能和方向。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围绕这一教学重点,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训练。每篇课文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教学中要把每课的任务落实到位。

教学《敕勒歌》时,为达成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两个环节:

一是读出画——闭眼想象,让文字变成画面。首先听老师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想象草原的辽阔美的画面。再读读“风吹草低见牛羊”,想象画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感受画面由安静到鲜活的变化。

二是读出情-想象悟情,用声音表达感受。首先讨论:如果把“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话中的“穹庐”换成海水或画布等其他的事物,行不行?引导感悟:因为穹庐就是牧民的家,这样的比喻写出了牧民对家园的热爱。再想这份爱,还藏在哪些诗句中呢?引导感悟:“风吹草低见牛羊”写出草原的美丽富饶,表现出牧民的自豪之情。最后感情朗读,用声音表达对家乡的这份爱。

这样,通过让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大致了解了诗句的意思,体会到草原的高远辽阔;再通过对诗句的品味与想象,更感受到了牧民们对家园浓烈的爱,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本单元其他课文和语文园地的教学同样也要围绕“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一语文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落地,使学生的这一语文素养——想象能力在反复练习中循序渐进,获得提升。

总之,梳理语文要素是对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作通盘考虑,努力体现语文学习体系与教学“梯度”,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胡敏,女,汉族,重庆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