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在线教学例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3

高中语文在线教学例说

吴小平

武汉外国语学校

为防控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要求。因为教师和学生居住的地点广泛(省内省外、国内国外),能用的上网装备多样(台式分体电脑、台式一体电脑、手提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电视等),武汉外国语校教师探索运用了多样在线教育工具,如:武汉教育云、腾讯会议、钉钉等,主要用于在线讲解,智学网、QQ聊天及邮箱、微信等,主要用于作业的发布于反馈,家校的联系等。不同的在线工具,不同的学科对在线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也要有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在网上教学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文本阅读,思辨激发,资源积累,有更多的施展空间。练习和教学反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顺利进行。我在2个月的在线教学中,围绕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努力提高教学实效,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团队合作,秀出“抖音”魅力

“抖音”是我们时代出现的新传媒事物。深受年轻人喜欢。对“抖音”的负面评价曾比较多,如,效仿潮流、生活搞笑、发泄情绪等。有的是为了消磨时间、猎奇和新鲜感,有的是为了积累人气等。但,“抖音”玩的主要就是一种动作与声音(变异声音)的巧妙结合。它可以用颜值高的内容,引起人们猎奇心和参与感,视频内容上做到故事化、可模仿、易互动更容易受到欢迎。是在线传媒中的新潮流品牌。我们的在线教学,应该秀出“抖音”的魅力,让教学内容鲜活生动。

当然,“抖音”需要视频制作技巧。年轻老师更擅长拍摄、美颜、编剧、剪辑。因此,制作“抖音”,必须老中青结合,团队合作,方可成功。当然,我们可以借用名影视剧视频桥段、音乐剧片段,通过重新制作对话,或该换呈现形式,制成新片“抖音”。如,我们抗击新冠肺炎时,用《还珠格格》中,皇阿玛与小燕子在皇宫的视频,台词改为要求戴口罩的内容。用《西游记》中,阎王、龙王在凌霄宝殿向玉皇大帝投诉孙悟空的视频片段,台词改为控诉人类滥杀野生动物的内容。效果非常好。

我在讲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时,去用歌曲《时间到哪儿去了》,配沙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父母养儿之苦和人生衰老的过程,教学中,感人至深。

我在讲授《种树郭橐驼传》时,用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中,冯程在塞罕坝给林场职工将育种课的视频,嫁接成郭橐驼养树术的主客对话。

我讲授《项羽之死》时,用“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老师、杨雨老师讲解诗词的视频,嫁接为讲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和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新近的传媒剧情,新近的人物,新的表现形式,给学生视觉冲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不能现身说法,现场演示的遗憾。不仅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更增加了记忆的参照。

二、梳理资源,展示课件美妙。

在线教学,学生是听老师讲解的音频,看老师的课件演示。互动比较麻烦,而且费时间。教学视频是可以通过口令回看的。因此,课件应该作为课程资源来建设,有讲解必须的部分,也有没时间讲解,可以留下来给学生作为学习资料来阅读的部分。课件资料要丰富,让学生随时可学,课件呈现要规范优美,让学生愿学。例如,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文本的字词句学习,在教室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有“学案”,有预习册。在线教学时,学生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指导。对文中关键字词的注释,必须夹在文本中呈现(学生听课后提出的建议)。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倒装句、省略句、特殊句的梳理归纳,可以在讲解部分完结后,以课后练习的方式列在课件上。

对课文的分析讲解,面对面教学时,老师提问的句子一般是口头说出,学生回答可以丰富多彩,教师择要板书,解决问题。在线教学时,教师的所有提问,必须将问句的文字全部在屏幕(课件)上呈现,学生的讨论交流就不宜展开了。教师通过分析,直接将答案文字展示出。这难道是要老师照本宣科吗?不是。老师的范读,老师联系学生过去所学,补充相关知识,老师的人生阅历,老师的学识见解,是讲课的有益部分,可以只是口述,不必用文字呈现。

在线教学中的课件,除了有线上教学的短期效用外,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棂,学生们从中认识了天穹之大、世界之真。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这个时间被锯成一块块积木,一切都追求速度、分工的时代,尤其是目前“全民抗疫”背景下,网络时时需要、处处需要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碎片化。读书学习,这个注定被时代改变的“慢功细活”,如今被赋予了时代的特征,分裂成了碎块。于是,碎片化阅读,随时随地学习,应运而生。

课件做的丰富优美,能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时间一一拾起,将规范的知识与蓄养的才华构建成人间的琼楼玉宇。

三、立足课程标准,培育学生素养

在线教学不可离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教育目标。“语文核心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育人的价值,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必须贯穿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的整个过程。在线教学,仍然可以以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读写互动,学生主动体验和积累为手段,通过线上教学引领,学习资源的梳理,作业反馈等过程,培养学生听意、阅读、写作、探究等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和丰富学生的人生智慧,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和精神根基。

1.梳理积累中,引导学生审美与传承文化

审美是艺术的,也是价值观的。语文的审美鉴赏,不仅体现在引导学生读出文本中的美妙艺术,更体现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和意志品质上。如,我讲《项羽之死》“东城快战”一节。原文:“田父绐(dài,欺骗)曰‘左’,左,乃陷大泽(低洼多水的地方)中。”我问学生,田父为什么要骗这队军人?引导学生明白,问路的人,可以是项羽,也可以是项羽的士兵。田父是对这这个时代战争的厌恶。结合史实,可以了解到项羽坑杀降卒和火烧阿房宫失了民心的具体表现,也了解项羽性格中的直率自负,还感受到追兵将至的紧迫感,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审美的魅力,感受英雄的悲壮慷慨,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发展奠定精神根基。

语文教学要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不仅为了知人论世,更为了文化自信。我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时,都要讲清“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有时,还要将现实中的文化元素呈现。如,我讲苏洵的《六国论》,我还介绍了“三苏祠”及其对联,介绍了《三字经》中的苏老泉。学生通过学习,不仅积淀起爱祖国文化的内核,更有终身学习精神的感悟。

2.阅读转换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内核与活力

语文的文本阅读实际上是阅读者依据自己的知识、阅历、价值观等素养,运用语文术语对文本进行规范转换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转换解决问题也是培育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网络在线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我设疑:孔子的四位学生在文本中回答问题的顺序仍然是(题目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吗?为什么是这个顺序?答案:不一样。回答“志向”题时,先是子路,然后再到冉有、公西华,再是曾皙。因为学生性格不一样,文化程度不同,并且志向不同。这也体现了孔子对学生性格、志向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教材的练习第五题:孔子听了冉有、公西华言其志之后,没有发表意见,却私下向曾皙谈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孔子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看法?所有教学资源都只有答题思路与原则。我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不应该看作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小人做法。这种做法符合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原则。符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敬业精神。符合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符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的教育思想。符合促进学生进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德育方向。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样的归纳,让学生思维发散有了依托和规范。

3.写作训练中,落实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主要途径。苏洵的《六国论》这篇散文不属于自由潇洒或错综奇变类型,在行文结构方面具有范式性。主要体现在中心论点的提出与支撑分析,借古讽今的运用等。我充分挖掘本文在行文结构方面的范式,归纳了议论文论点提出的5种方式即:开门见山法、引经据典法、叙述引论法、直接反驳法、设问引论法。我给每一种方法找了1-2篇例文。讲解例文时,我着重强调提出论点后的支撑解说,分论点的展开。这就将教学的示范指导性与规范性落到了实处。学生也特别有共鸣。

我布置的作文如下:

1.按照课堂上提供的材料和学习的方法,以“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我校高二学生有大量习作,其中,高二4班学生汪欣蕊的作文在“楚才作文竞赛微信公众号”中登载出。

4.深度拓展中,引领章节知识之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学习内容分为18个任务群,119个学习专题,作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支撑。目前的单元教学也是“任务群”教学思想的体现。单篇教学必须与单元教学目标紧密关联。这就需要教学时,对文本作深度拓展。

一是古今关联的拓展。例如,《项羽之死》列入“创造形象”这个单元中。原文通过“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情节展示一个过于儿女情长,逞匹夫之勇,失败的个人英雄形象。为了深入理解这个形象塑造,我从纵横两方面进行拓展。

从横的方面看,运用网络地图,将“垓下”与“乌江”的位置弄清楚。“垓下”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乌江”在长江边,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中间隔着“蚌埠市”“滁州市”两个大市,相距260公里。这区间有大量水网地区。现存的洪泽湖即是原文中“大泽”的残留。项羽以区区几百人甚至几十人,2-3天,突破汉军数以千计人马的围堵,其英雄气概不亚于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子龙。人们论赵子龙的英雄气概,是不以成败论之的英雄。双方兵力的悬殊对比,数字的变化,让学生顺利得出“矛盾冲突越激烈,越凸显西楚霸王人生最后一幕的悲壮”这样的结论。

从纵的方面看,我们运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国防部的作战安排图进行解说。国防部的设计是,国军人数多,装备好,一下子退不出,就走水网之地,边退边战。歼敌1千,自损8百,国军仍有余力,不致全败。可是,国民党黄维、黄百滔、杜聿民等带兵之将,不敢“边退边战”打硬仗。最终,国军损失50多万,完败。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民党带兵之将,比项羽差远了。项羽这个英雄真是硬气。

这样的拓展,不只是加深了对单元学习任务的理解,更打开了思路,积累了文化内涵。

二是相关文本的拓展。例如《种树郭橐驼传》列入“贵在鲜活”这个单元中。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文章的鲜活主要体现在寓言的形式和规讽为政。只讲到这里,学生会落入流俗。我教学时进行了拓展。介绍了柳宗元的寓言,寓言的10个主题类型,历朝寓言的特点,童话与寓言,成语故事与寓言,儒道结合并创造性地发展了老庄学说形成的柳宗元的思想。

我将“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概括为“写实”“有趣”“创新”,并引例文《建造人间的天堂》,强调议论散文中的记叙生动,引例文《武汉夏天的自画像》,强调议论散文中的童话色彩,引例文《心中暗语 嘴下留情》,强调议论散文中的第二人称对话。

这些拓展,不仅是文化的积累,更能引导“学以致用”的语言实践。

5.检测反馈中,突出线上学习实效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测试和训练题,考查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并及时反馈、矫正,引导其学会学习,强化思维培养,自觉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也会在此过程中反思教学效果,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线上联络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我们的做法是:

每次讲课后必定布置练习,每周安排一次高考专题训练,做定量的摘抄积累。两周一次作文。学生做完作业,拍照,传到老师的邮箱中。需要特别辅导的,与老师用QQ或微信交流。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反馈,有了5大优势。一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更多了,二是学习的资源更丰富,运用更方便了,三是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反馈更及时了,四是家长的参与度增加了,五是网络学习成为被广为接受的学习方式。

疫情虽让武汉封城,但不能阻止探索教育发展的脚步。居家学习、线上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带给我们更多的教育启示和教育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和先进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更是让疫情期间的教学多元灵动,异彩纷呈。可谓补立德树人之短板,增生活实践之教育,补自主学习之短板,增自律自强之精神。益处多多,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