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英语 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新课改下的英语 教学

韦秋惠

信宜市金垌中学 广东 信宜 525352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给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教学;创新教育;

英语在教育教学中作为一门主要的语言学科,它富含了大量的词汇和复杂多变的语法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必须实现彻底的改变,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甚至把英语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阵地,真正学习英语的主人,形成“学生主体,教师协助”的教学结构。结合近年来的英语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并为英语学科教学服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意识和观念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需要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任务,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学生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就需要学生处理好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关系,想方设法变学习为快乐的活动,从中体会到学会知识、增长了本领的乐趣。

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平凡而伟大,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全过程负责,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很多,然而我们的广大教师仍然能够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是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然,他们起早贪黑、既管三尺门里又管三尺门外,劳心费神,有一位教师写了一幅对联,上句为“教书育人苦得其所”,下句为“桃李满园乐在其中”,这也许就是教师苦中求乐的写照吧。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共同快乐成长;在教学时相互合作,愉快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则愉悦地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二、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发展的活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以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地位上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和学生实现零距离接触,努力使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同时还要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在这一点上,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者、支配者的角色,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的观念。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辅导,学生主体”上来。所以,教师就要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突破“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适时的指导,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以欣赏的态度积极地去面对每位学生的真情表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成为学生忠实的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耐心,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充满挑战与创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就是要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既专又博”“一专多能”的新知识体系,挖掘开放的综合课程资源。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其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研读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树立“用”教材而不是“讲”教材和“学”教材的观念。只有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用“活”了教材,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才会真正“活”起来。再次,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英语教学量大面宽,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一个问题,如果限制太多,答案可能就会千篇一律;相反,如果没有任何要求,可能就会出现理由充足的各种不同答案。这就是说,如果“统一”的要求太多,就会限制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多种答案并存,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机。

四、小组研讨,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要帮助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真正做好消除课堂“无政府状态”的调控者角色。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先自己试一试,掌握好的同学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胜心理促使他们竞读互学,课堂气氛热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起来了。因为只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他们才能获取知识、与人合作,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汲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姜凤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

[2]刘经华,张朝全《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6

[3]梁剑丽《怎样学习最高效》延边大学出版社,2012.4

[4]吴志樵《课堂教学设计》辽海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