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自教育特色的高中走班制德育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4
/ 2

基于五自教育特色的高中走班制德育实践研究

杨茜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

摘要:走班制教学,除了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为高中道德教育创造新的变革条件。在实施走班制的基础上,学校德育必须要注重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以往的德育目标以及德育主体等等,而且学校德育需要结合五自教育特色,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高中走班制德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以基于五自教育特色的高中走班制德育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高中走班制德育的优势,而且提出了高中走班制德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五自教育特色;高中;走班制德育;实践

五自的内容是:“品德自育、学习自主、交往自律、生活自理、为人自强”。五自教育与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相符,充分体现学生发展的重要能力和必须要具备的品格。因此,我校高中必须要结合五自教育特色,重视走班制教育实践。

一、高中走班制德育的优势

(一)全员育人:德育主体全面化

就德育主体来讲,欧美国家的德育主体开始倾向于多元化,既可以引入社会以及家长的力量,又要注重学生自主管理,实现全面的全员德育。当前我国德育主体开始从班主任逐渐转化到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德育主体,然而教师依旧处在双主体形式下的主导地位,共同引导德育的有效开展。首先,就教师的层面来讲,这是德育导师制。德育导师制背景下的德育改革,充分体现在很多方面,就师生关系来讲,从原来的高高在上转变成朋友式的沟通。就德育作用来讲,其真正实现了育人和教书的相结合,这样可以提升学校德育水平[1]。第二,学生层面。自主管理模式重点强调发展人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完善。以往的学校德育重视形式忽视实质,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但是走班教学重视个性化教育,德育内容以现实和生活为主,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二)全方位育人:德育内容全面化

全方位育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实施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从不同的层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将德育的内涵充分体现出来。其中,生活指导是指在微观上制造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在宏观上体现生活德育,提倡德育必须要还原生活。德育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德育指导幸福的生活,生活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德育。

二、高中走班制德育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高中走班制教学仍旧处在发展阶段,德育改革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必须要集结各方力量,制定有效的措施,将当前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可以促进高中走班制德育发展。

(一)重视德育资源投入,不断创新教育

确保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条件是教育资源,就高中德育来讲,必须要重视科学硬件资源的供给,合理建立相对固定的德育场所,这样可以避免走班学生过于分散,很难聚集[2]。并且将大量的德育阅读资源提供给学生,影像资料与课本材料共同运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个人的道德世界。并且必须要注重德育内容的创新投入,由于僵化的德育方式和德育要求,不符合社会变化的道德规范,只有对高中德育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才可以将更多的活力注入到德育中。

(二)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充分考虑

以往的德育重视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重视教师评价而忽略对学生的评价[3]。但是通过对德育评价进行更好的完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体现走班制背景下的德育效果,将动态的过程性评价作为核心,建立和健全有关的制度,比如:道德成长档案袋制度等等,对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记录;进德育导师评价作为主体,根据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各方评价,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外在的道德行为评价作为根本,注重德育实践,将意志和情感进行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三)重视德育管理,鼓励学生自主教育

学校需要将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作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五自”活动,提倡学生“四比”,让学生可以自我塑造和自我认识,加强自救意识以及独立意识。成立自主管理组织,构建综合全面的思想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自律以及自查等多元化的活动。加强教师指导,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使学生可以自律。此外,需要将学生监督凸现出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建立和健全文明督查制度。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走班制的出现,为学校德育的发展创造全新的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尽管存在一些问题,然而挑战就是基于,为了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敢于直面困难,深入探索分析走班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夏永庚,朱琴.走班制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3(01):215-220.

[2]谭俊楚.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上海市A中学走班制实施困境的个案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3]李娜.关于班级的多维逻辑分析及其对走班制改革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