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4
/ 2

浅谈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

李金兰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同富小学 530699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情景式教学结合合理提问的方式成为教育界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时常应用的方法。小学是学生们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知识殿堂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是小学数学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学的学科特点是和生活紧密相连,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创设情景于提出问题的策略,研究讨论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工作提供一点自己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策略;

0.前言

情景代入式教学法是小学新教育改革背景下重要的方法之一,小学生们普遍年纪小、理解能力不够完善,仅是书本上的白纸黑字的公式定理很抽象,容易造成小学生的理解障碍,不利于他们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情景代入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代入感,让学生们对数学保持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众所周知,数学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也是和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数学的学习是可以伴随我们终生的,在小学阶段老师们就要帮助学生进入数学殿堂的大门,引导他们对数学产生终身探索的兴趣,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贴合生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切身的体会构建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学好数学。

1.怎样创建数学情境

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借鉴《大耳朵图图》中的一集“认识家里的图形”中图图父母的方法,创建一个教学的情景。比如,在讲到乘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一组负责卖家,一组负责买家,交易内容可以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巧克力或冰淇淋、也可以是大家爱感兴趣的其他商品。用日常购物情景再现的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

把数学带入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个性、思维和兴趣,还可以增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师生同乐,在快乐中学习。

1.1创设生活情境

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时,应该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景。例如,老师在教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堂课时,老师可以对同学们说,我们每位同学每次领完新书都会包书皮,这时候大家都要测量自己的书本的边长,才能裁出合适的大小正好包住书皮。

此外,通过计算包书纸的边长和面积,我们也可以计算出一张包书纸可以包几本书,我们需要买几张包书纸。这个问题是非常符合实际生活的问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老师通过这个引导同学们代入生活,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牢牢记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著名学者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所学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一切的知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我们所学的应该是“活”的知识,可以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比如,可以引导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平时的购物中,在购物中学会计算,在观察中学会辨认几何图形,在喝水、烹饪的过程中学会体积、容积的计量。

1.2强调过程式情境

我们做学问不能只追求结果,不问过程,了解来龙去脉可以体现学习的严谨性,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老师在讲“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时”,首先可以让同学们先猜,打开思路,踊跃发言,再引导同学们用纸裁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然后分别剪下这些图形的内角,再拼接到一起,这样,就可以直观的看到为什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不仅如此,老师还要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一步一步有耐心地引导同学们证明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

2.怎样有效的提问

数学学习中,推动数学向前发展的不是解决数学的能力,而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反映着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怎样有效地提问至关重要,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善于提问。

第一,从特殊到一般,总结一般规律。例如,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可以推到三角形面积公式,那么,可以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吗?

第二,联系实际,解决极端问题。例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两点之间由于地理的原因相隔崇山峻岭,这样似乎两点最短不能适用,此时,应该怎么办?

第三,正面可以成立的反过来还可以成立吗?例如,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但是反过来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吗?

第四,如果改变条件,结论会发生改变吗?例如,乘法中有交换律,除法中可以用吗?

3.结语

情景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技巧、有方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们应该创设同学们熟悉的场景,将数学代入生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入手,鼓励学生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现代小学数学应该教育与时俱进,结合小学生们的现状,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起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作用,解答学生的疑惑。学习的主体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本人,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一直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应用于实践,情景式教学法让数学直接代入生活,让同学们形象地、印象深刻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更应该明晰责任,讲究方法,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牛增兵.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创设策略[J]. 青海教育,2016(Z1):81.

[2]焦露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59-160.

[3]胡永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3):156-157.

[4]宋平.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