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载体交融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30
/ 2

多元载体交融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思考

郭丁艳

延安市科学技术馆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摘要:青少年科普教育成为科技馆必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当前青少年科普教育创新已发展为教育载体的创新。为此本文围绕多元载体交融,分析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多方面整合科普教育资源,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能力提升。

关键词:多元载体;科普教育;资源融合

引言:青少年科普教育载体是指传播科普知识、进行科普实践的渠道,如各类线下科普活动及新媒体传播平台。不同教育载体有其优势作用及适用条件,多元载体交融有利于科普教育成效提升,在科普教育中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究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融合教育方案进行分析。

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

目前常用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形式包括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科普训练营等,科技馆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当前科普教育活动对政府部门的依赖程度较高,在青少年科普读物出版方面也存在一定短板。各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载体各不相同,但对科普教育的重视显而易见。

青少年求知欲强、探索兴趣高,提前开展科普教育对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开展非常有益。有调查显示,小学中年级以前的学生对科普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最高,但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该阶段的青少年容易出现“五分钟热度”的情况,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科学知识理解不深。因此科技馆在设计青少年科普教育方案时,重点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兴趣、提高认知、培养能力为原则。

多元载体交融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

多元载体交融

青少年科普教育载体各有利弊,将不同载体相结合,形成系统化、多样化的科普教育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开发科普教育资源,达到最佳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成效。例如,针对科技馆灵活程度不足、教育辐射范围有限的弊端,科技馆推出科技巡展的活动方案。即在每年中的特定时间,在农村及其他无法正常享受科技馆教育资源的区域选取适当空间作为打造流动科技馆,如中小学校园、政府部门提供的专门场所等。在巡展期间,当地的青少年由学校或家长组织去到流动科技馆,观看科学实验、聆听科学知识讲座、参与各项科技实践活动。该方案极大弥补农村地区科普教育不足,使学生能够与其他青少年一样得到科学知识的感染和熏陶,实现教育公平。另外,流动科技馆的运营成本较低,具备较高的可执行性。

除科普教育载体交融外,各学科、专业的融合也应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创新的关注重点。如在天文、地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添加更多农业知识和生态环保知识,并向青少年渗透科技来源于生活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的认知,拓宽青少年知识获取面。

网络资源的应用

青少年科普教育可参考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将网络资源融入到科普教育当中,借助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广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融合到科普教育当中,提高科普教育工作成效。例如,科技馆打造青少年科普教育官网,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科学知识及科学实验,同时定期在网站发布线下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及竞赛信息,并提供网上报名、意见反馈等功能。打造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论坛,在家长及教师的辅助下,申请个人账号,可用于分享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心得、自主科学实验成果等。通过网络载体的应用,提高科普教育的互动性,并对科普教育进行宣传,促使更多青少年参与到科技馆组织的各项活动当中。

教育资源的开发

科普类图书、纪录片、电影是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最基本的载体,这部分教育资源的开发目前仍存在原创性不足、资源体量有限等问题。在教育载体融合的过程中,科技馆还应关注科普教育资源的开发。例如,采取合作方式,与科学家、电视台、影视制作单位等相结合,开发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以科学知识为主题的图书、纪录片等资源。本科技馆与当地影视制作部门相联合,制作了名为《中国科技》的系列科学纪录片。其中展现我国高铁、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在向青少年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具备极高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了解目前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智育与德育功能兼备。

主题活动的创新

科普主题活动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构成,通过不同主题、不同目的科普活动的开展,打造区域科普教育品牌,提高科技馆科普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1.社会性主题活动

在一些发达国家,常将青少年科普活动与社会性主题、国家节日、纪念日等相结合,将科普教育与青少年生活相联系,以此达到扩大活动影响范围、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究兴趣的目的。科技馆青少年科普主题活动的开展也可将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作为时间线,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竞赛等活动。如在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中国制造日、国际博物馆日等进行科普教育推广并展开相应的活动。真正将科普教育融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

2.青少年科普竞赛

以本场馆举办的青少年杯“我爱发明”科普竞赛为例。活动前通过报纸、科技馆管网、微信公众号、校园及图书馆海报等方式进行竞赛宣传,介绍竞赛主题、形式、举办时间及报名方法等。参赛者可通过网络进行报名,在规定时间内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完成作品发明,经初步筛选后,在科技馆内展示青少年作品,并将相应的作品图片、发明信息等上传至科技馆微信公众号,以大众投票、科技馆现场投票、科学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决定优秀作品,最终选取竞赛前3名及5个单项奖,获奖青少年作品将被收藏至科技馆并颁发相应的获奖证书,“小发明家”有机会在之后的科普教育活动中,向其他学生、家长等讲解自己作品的创作灵感及发明原理。该活动得到当地中小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由于报名、投票、作品展示等均依托于科技馆微信公众平台,平台推广效果良好。

3.科普教育走进中小学

与当地中小学校相合作,定期组织学校学生到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动手实验,验证课本上所学的科学知识。或邀请科学家及科技馆专业人员,去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普及科普知识,将科普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结论:青少年科普教育多元载体交融与教育活动创新间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科技馆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网络资源应用、教育资源开发、主题活动创新等工作,为当地青少年带来更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形式,从小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锐.科技馆科普活动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34-35.

[2]严博. 基于STEM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任咏夏. 关于让气象科普教育进驻校园青少年创客实践活动的思考[C]. 中国气象学会.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第七届全国气象科普论坛暨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论文集.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7:146-148.

[4]苑社民.大力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努力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人才支撑[J].科技风,2017(17):223-224.

[5]李竹,林长春.中外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比较与思考[J].教育评论,2017(08):147-150.

[6]王远.关于新时期农业科研基地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