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疗愈变应性鼻炎诱发 失嗅验案一例举隅

/ 1

临证疗愈变应性鼻炎诱发 失嗅验案一例举隅

唐英 1 任春梅 2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哈尔滨 150040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1.临证体会

祖国医学并无变应性鼻炎这一病名,但依据本病的病症特点,可将本病归为“鼻鼽”范畴。追其源头,最早可在《内经》中有迹可循,经中有云“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而对于肺脏与鼻之间存在的联系,岐黄经典《灵枢》一书中论述较为详备,其言“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在生理上关系紧密。本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各位医家各有发挥,但临床中大体上可以分为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脾气亏虚,清阳不升;肾阳不足,温煦失职;肺经伏热,上犯鼻窍四个证型。针对以上证型,临证时多可以选用温肺散寒,益气固表;益气健脾,升阳通窍;温补肾阳,固肾纳气;清宣肺气,通利鼻窍等治法去除病因,痊其病体。

此外,临证时应从整体出发来诊疗本病,既要注重分清主次,又不能忽略标本兼治这一重要原则。诊疗过程中,应以病患的总体病症特点为依据,以舌脉等兼证为辅助,综合判断证型,依证择法,依法甄选方药、针灸、电针等治疗方案,并嘱咐患者做好饮食调理及起居调护。

2.病案举例

冯某,男性,47岁,公务员,2016年11月28日初诊。主诉:流清涕,鼻塞,偶作喷嚏,3年余,嗅觉消失,1年余。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流清涕,鼻塞,偶作喷嚏等症状,自诉尝试口服西药(具体用量及用药不详),激光等治疗(具体方法不详),未减轻,一年前自觉嗅觉减退并逐渐消失。未就诊治疗。为求 中医特色治疗遂来我院就诊。查体:鼻粘膜灰粉水肿,双下甲肥大。舌淡苔白,脉细弱。诊断为:1变应性鼻炎2失嗅。患者属于肺脾气虚,故平日有怕冷,纳差,大便溏等症状。治以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药: 党参 1g 辛夷 3g 防风 3g 诃子 3g 黄芪 6g 炒苍耳子 3g 枸杞子 3g 酒女贞子 3g甘草3g 茯苓 3g 醋五味子 3g 蝉蜕3g 广地龙 3g 炒白术 3g 石菖蒲 1.5g浮小麦3g 乌梅 3g 桂枝 3g 路路通 3g。7剂天江中药日两次水冲服。

2016年12月4日,复诊,患者自诉鼻涕减少,喷嚏减少,鼻塞减轻,嗅觉仍然消失。怕冷,纳差等症状减轻。查体:鼻粘膜淡粉,舌淡,脉细弱。治疗:经与患者沟通开始10次鼻内针刺内迎香、鼻丘穴治疗。并将前方去乌梅加炒僵蚕3g继续日一剂水冲服。

2016年12月8日,患者今日针刺第五日,自诉嗅觉已有恢复。

2016年12月11日,复诊,患者自诉流鼻涕,喷嚏,鼻塞症状基本消失,嗅觉已恢复,自诉虽比患病之前嗅觉稍差,但已基本正常。查体:鼻粘膜淡红。治疗:前方加薄荷3g,葛根3g,升麻3g。7剂日1剂水冲服。

3、病案分析

本例病患因工作性质较为特殊,需长期伏案久坐,久坐伤脾,且自身又缺乏运动,不注重健脾,长此以往引起脾气亏虚。又因脾为先天之本,若脾虚日久则易致运化失常,殃及肺脏,引发肺气亏虚,进而导致卫表不固,因而病患常表现为平素畏寒。除此之外,肺脏主气且司呼吸,肺脏受损,肺气虚衰,则易使病患鼻塞加重,进一步发展则引发嗅觉减退。另一方面,脾脏本身具有生化气血之能,若脾虚则致使机体气血生化不足,鼻亦因而有失所养,导致嗅觉功能异常 。

针对上述病因病机,临证时应予以中药来温补肺脾,兼以针刺鼻丘及内迎香穴来综合治疗。之所以针刺鼻丘,盖因鼻丘穴为嗅神经丰富的部位,针刺此穴可以给予强烈刺激以使其恢复本身功能,临证疗效较为显著。

1.唐英,1962, 女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等疾病

2.任春梅,中医五官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