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浅析

于娟

黑龙江省庆安县人民医院骨科,黑龙江省 庆安县, 152400

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创伤骨科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实现缓解疼痛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110例骨科手术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术后疼痛缓解率、应用镇痛药比例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在术后疼痛缓解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应用镇痛药比例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有比较确切的疼痛缓解效果,可使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应用麻醉药物剂量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关键词:创伤骨科患者;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1. 前言

通常创伤骨科患者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在临床骨科手术患者中,术后疼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适症状。剧烈疼痛不只是使患者术后具有明显的痛苦,生活质量降低,也造成患者不能及时对患肢功能进行锻炼,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疼痛在国内外医学界目前已成为体温、血压、呼吸、脉搏之后的一个新的生命体征,疼痛缓解护理也成为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护理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收集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有关资料,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术后疼痛缓解率、应用镇痛药比例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有关资料,将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及截肢患者予以排除。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有30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19—75岁之间,平均年龄(41.6±5.1)岁。根据患者骨折发生部位进行分类,有20例下肢骨折患者,25例上肢骨折患者,5例脊柱骨折患者。观察组有34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年龄(43.4±4.7)岁;根据患者骨折发生部位进行分类,有22例下肢骨折患者,24例上肢骨折患者,4例脊柱骨折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发生骨折部位等资料方面,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主要内容是:护理人员术后评价患者生命体征、药物过敏、合并疾病及创伤部位红肿热痛等情况,采取有效的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饮食护理,术后早期对患者功能锻炼进行科学指导等。

2.3 指标观察

根据疼痛缓解程度判定标准对患者疼痛感觉及睡眠情况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按照疼痛程度分级法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主要分为0—4级,对术后应用镇痛药物的患者数量,使用率进行计算,出院前对患者利用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计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患者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采用X2检验方法比较患者计数资料,P<0.05表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在术后疼痛缓解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应用镇痛药比例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4. 讨论

在手术麻醉消失后,创伤骨科患者就会产生术后疼痛,通常术后二至三天患者疼痛可达最大程度,患者疼痛主要源于原有创伤、手术操作及术后会患处过紧包扎造成的压痛等因素,术后疼痛剧烈可引起患者产生恶性、呕吐及异常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随着不断改变的现代医学模式及社会日益提高的护理质量要求,对术后疼痛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已逐渐成为骨科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护理采取有针对性地方法评价创伤骨科患者身体机能,对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心理支持,体位、疼痛及饮食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使患者明显减轻疼痛敏感性,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对于创伤愈合具有促进作用,使临床护理干预在缓解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过程中发挥最大程度的作用。

本研究收集的患者中,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方法后,在术后疼痛缓解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应用镇痛药比例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5. 结语

总之,创伤骨科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有比较确切的疼痛缓解效果,可使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应用麻醉药物剂量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地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蒙小燕,湛琅,张雪梅.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11

[2] 魏斌.心理干预在减轻特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焦虑及疼痛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5

[3] 陈冬萍.急性创伤骨科病人的疼痛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4.12

[4] 易小青,傅爱凤,黄日妹等.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6

[5] 傅爱凤,杨清秀,祁丹红.疼痛量化记录方法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

作者简介:

于娟,女,汉族,黑龙江省庆安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