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对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研究

马乐星、顾浩桦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河道治理工程指的是为了稳定河流槽道、减小河槽的弯道、优化河岸条件及调整水流状态所采取的工程措施。这些工程措施的开展实施,都是为了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河流水利发展基础、推动水利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但是作为工程项目实施,其动工以后,对于原生态的河道环境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河道治理工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既要做好河道治理工作,同时也要扎实做好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生态环境;河道环保;治理研究

1 河道污染的危害

为了开展好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应当提高对水污染危害的有效认识。水污染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水污染主要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各式各样的致病细菌、病毒等可经由污染水体进行传播,对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其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水环境污染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投资环境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另外,为治理水污染,政府部门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国家不得不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脚步不断推进,城镇河道两岸排水入河强度不断升高,加大了治污截污的难度,加之一些小河道水体断流,形成死水,导致局部河道水质进一步恶化,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其三,造成水资源价值下降。完好的河道水资源,可实现景观、体闲等功能;而倘若受到污染,则会使其各项功能受到影响,无法发挥相应的用途。河道水资源受到污染,还会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农业、旅游业,使得水资源价值不断下降。

2.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

河道水污染的污染源大多以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以及生活污染源为主。其中,工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矿物质开采及其他污染源。不同工厂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会排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不同污染源污染河道水源,且工业污染源所含污染物成分复杂,流入河道后不易被净化处理。农业污染源产生主要原因为农户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肆意使用有害农药、化肥,且大多数未能被农作物吸收,而留存于土壤或漂浮于空气中,在降雨作用下形成污染源,流进河道导致水污染。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来自生活社区、商业设施等排放的生活污水。

2.1断面整治存在的问题

河道自身的形状除了一部分是天然形成的以外,大多数都是经过河流不断的冲击形成的,其中河流断面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深槽断面和浅滩断面。深㯾断面的整治主要是清理河床上的淤泥,而本身深㯾能够减弱水流的速度,起到缓冲的作用,这也就是深㯾多淤泥的原因,如果深㯾的淤泥过多就无法很好的起到缓冲作用,在深㯾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和水生物种,而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时候,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保护,严重的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1]。另外一种是浅滩断面,其中存在的水生生物更加丰富,但是人们在进行治理时没有重视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有的甚至直接将浅滩断面改成了深㯾断面,影响了生态环境。

2.2河道形态整治的问题

在进行河道整治过程中,整治的内容常常会改变河道的形状,这对于我国的航运系统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通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直接将河道的形态转变成直线,直接破坏了河道的自然演变,并且像是钢筋混凝土这类的材料会破坏河床,原本依附河道存在的生态系统,因为其形态的改变,导致无法进一步的发展,周边的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2]

2.3护岸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河道治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防治河道变宽的方法就是进行建设护岸工程,在传统的护岸工程中大多会使用能够防止腐烂的材料将水和河岸进行隔离,这样的方法能够很好的阻止河岸上的土壤流失到河流中,防止河床不断扩大,影响周边环境。但是这样的方法却没有考虑到河岸上的植物,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防止土壤流失的效果,通常人们会将河道的岸边全部用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隔离,所以河流中的水无法供给河岸上的植物,植物本身对于水的需求量较大,这样的方式导致很多的植物死亡,当最基础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直接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3.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开展河道治理优化措施

3.1河道治理需与生态保护一同进行

河道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必须意识到,要加强治理的整体水平,则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使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一同进行,确保不会“厚此薄彼”,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开展河道治理工程的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当地河道的情况进行了解,并通过考量分析落实最终的河道整治方案。若当地的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的状态下,则治理工作必须确保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此外,整治阶段除了需要对河道进行清理,最重要的是需要对河道的完整性和抗洪能力进行评估。如果存在损伤和缺失,则需要拟定河道修复的相关方案,并组成相应的工作小组对方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3.2加强河道施工人员环境保护的意识水平

为加强河道整治的整体水平,并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必须确保提高河道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会对当地水文环境造成破坏。首先,需要制定河道整治施工管理内容。管理内容当中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提出要求。例如在机械设备需要用水,必须将用后污水进行其他排放,不得直接排放到河流当中。其次,要在管理内容当中加入惩处条款。在施工阶段,若发现存在污水排放到河流或施工技术使用不当的施工人员,需要按照管理标准进行惩处,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最后,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最根本的还是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相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者需要定期开展人员的思想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其能够文明施工、文明整治。

3.3选用环保工程材料避免造成生态破坏

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若没有对使用的工程材料进行良好的管理,一旦使用了污染性较大的材料,势必会对河流的生态环境平衡产生影响,从而引发一连串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河道治理阶段,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确保选择合适的工程材料开展治理施工。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对工程材料的环保性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强化原材料管理的水平来提高材料的整体质量,确保不会对河流生态产生破坏。

而要加强河道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还需要对治理工程方案的内容进行审核。例如在方案当中有河流坡道的整治施工内容,通过修建生态坡,在坡道上种植各类植物,则可以提高河流区域的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在整治工程使用材料的选择方面,应当尽可能选择环保性能好的材料。

例如在河道护坡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使用加筋麦克垫。加筋麦克垫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护坡材料。加筋麦克垫的孔隙率较高,可达到90%以上,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根据河道坡道的外形进行灵活的变化,更加贴合坡道本身的形状。另外,它还具有吸收热能及水分的效果。在加筋麦克垫上进行河道植物的种植,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长。另外,在河道整治边岸防护方面,可选择使用格宾网笼作为防护材料。格宾网笼是河道防护的框架,在其中添加石料可以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同时也可在上面种植各类适宜水生的植物,使河道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强化。除此之外,河道治理阶段使用的各类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河道的实际情况,应确保相关材料能够在环保的同时兼顾到经济性、亲和性以及整体性等。

在选择工程材料的过程中,工程负责人员应对工程材料的这些特性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其整体性要求材料能够具有良好的抗洪、抗地震能力,可选择多缠绕类型的网状材料,并确保网状材料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亲和性特点要求工程材料的透水性、保水性都有着较好的水平,这样可以在河道及河道边坡等区域进行植物的种植,使河道治理和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经济性特点则要求工程材料的安装、使用难度需要低一些,在施工阶段可使用更少的人力去进行铺设使用。另外,材料本身需要结构稳定且具有良好的耐用性,这样河道治理后可长时间处于稳定的状态,从而节省材料和人力成本。

结语

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是为了优化河道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出河道生态优势。基于这个工程建设目标,在开展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就必须要充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各种有效的防护策略及措施,根据各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具体情况,科学统筹、科学实施做好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同施工,同推动,同保护。

参考文献:

[1]李松.河道治理与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