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应用分析

陈爱娟刘晓波龚黎燕

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浙江杭州310008

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通过联合抗凝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独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个月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1.1±4.6)d、(37.1±7.5)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8%,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实施联合抗凝治疗,临床疗效较佳且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关键词: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塞;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8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23-01

脑梗塞,主要为脑动脉受到其他部位血流栓子堵塞,进而诱发人体发生脑缺血坏死(脑梗塞)情况[1]。按照栓子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心源性栓塞、非心源性栓塞、来源不明栓塞,且心源性栓塞在临床的发病率最高。存在心脏病症,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的时候,促使患者的血栓依附于心腔壁位置。而碎片脱落会伴随着血液进到患者的脑部,这时就比较容易出现脑栓塞病症。心源性脑梗塞,具有发病急剧、各年龄段均易于发病的特点,但多发于老年人群,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意识方面的障碍,持续的时间非常短,伴有头痛、癫痫。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探究其通过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存在肢体无力、麻木的症状,同时发生语言和意识方面的障碍,头晕、吞咽困难等症状。观察组男23例,女8例;年龄50~74岁,平均(62.4±5.6)岁。其中冠心病19例,心力衰竭9例,心房颤动3例。对照组男24例,女7例;年龄48~72岁,平均(60.3±5.6)岁。其中冠心病21例,心力衰竭8例,心房颤动2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症状观察方法:检查脑梗塞治疗阶段中患者四肢无力、麻木、头晕目眩、饮食状况、语言障碍和意识障碍的程度、以及痫性发作和视物重影的程度。

1.2.2检查方法:通过头颅CT确定患者脑梗塞/颅脑MRI脑梗塞病灶位置MRI信号的情况,显示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以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患者颅内和外动脉采取多普勒超声检查其动脉闭塞位置,能够充分观察到微栓子。心脏彩超检查患者心内病变位置,对于血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1.2.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实行一般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多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减少盐量的摄取,可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此外,还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禁止过度劳累,或食用刺激性和油炸的食物。

1.2.3.1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在患者予以一般治疗基础上,(1)通过阿司匹林(生产厂家:太原市卫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442)治疗,其属于抗血小板预防性药物,可达到较高的安全性,药物的剂量为每日50-100mg。对于急性期患者应将药物的剂量调整为每日300mg。用药的阶段,可不实行血液学方面的检测。(2)应用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治疗,每日剂量为75mg,与食物同服即可,以降低对患者胃部的刺激。

1.2.3.2观察组实行抗凝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抗凝疗法治疗。(1)给予低分子肝素,每日分两次于皮下注射给药,每次0.4-0.6ml,且1w为一个疗程。(2)应用华法令药物治疗,每日维持剂量3-4mg,坚持服用2月,并严格实行凝血检测。

1.3治疗效果的评判

结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症诊断评定标准,全部患者均通过头部CT、MRI扫描得以证实。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

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但对正常生活、学习构成影响。

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或是更加严重,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构成严重影响。(两组患者观察的时间,均为2个月)。

1.4统计学的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源性脑梗塞,具有病情重、病死率和伤残率较高的特点[2]。本次研究,通过抗血小板治疗、抗凝联合疗法治疗,进而有效的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的质量。血小板,对于动脉血栓、微血管血栓的构成,可发挥重要的功效。通常情况下,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为静息的状态,而发生栓塞后,会黏附在血小板/血小板激活剂中,对血小板产生不良反应,如花生四烯酸代谢、炎症细胞改变等,进而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系统功能的异常情况。此外,其还会对患者外周血管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患者发生血管炎改变。主要发生的原因与血流动力的改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较大关联。使得血小板GPIIb-IIIa复合物构型发生一定的变化,进而构成黏附分子的受体[3]。以血小板释放产物,能诱发血管出现收缩的现象,对白细胞、内皮细胞来讲,均非常有利,加速患者血液凝固的速度,利于血栓的形成。肝素,为血液化学成分中,最有利的抗凝剂,其含有硫酸基团黏多糖,分子量达到1.5万,抗凝机制和抗凝酶II基本一致,低浓度下可有效的抑制因子X,发挥较好的功效[4]。

本次研究结果能够看出,心源性脑梗塞实行抗凝治疗,可有效的控制患者梗死区域的出血量,华法令,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联合抗凝疗法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效果较好,并且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淑梅.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学报,2014(B12):174—174.

[2]杨慧.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1):76—77.

[3]谭俊杰.单独抗血小板与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82—82.

[4]刘婵.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7):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