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研究

/ 2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研究

唐晓红

唐晓红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寻求预防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危害因素的方法,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提高防护意识,有效降低职业危害,促进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锐器伤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手术室护士被锐器刺伤发生几率高,在锐器伤过程中高职级别护士防护行为率高于低职级别护士。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职业防护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operatingroomnursessharpinjuryincidence,seekingtooperatingroomnursessharpinjuryhazardprevention,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thecorrespondingprotectivemeasures,improvetheprotectionconsciousness,effectivelyreducetheoccupationalhazards,promotetheoperatingroomnursesoccupationalsafety.Methodsusingconvenientsamplingmethod,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throughthedesignofsharpinjuryquestionnaires,andstatisticalanalysisofsurveyresults.Conclusiontheoperatingroomnursesweresharpinstrumentwoundriskishigh,intheprocessofthesharpinjurylevelofhighervocationalnurseprotectivebehaviorrateishigherthanlowlevelnurses.

【Keywords】theoperatingroomnurses;Sharpinstrumentwound;Occupationalprotection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和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是职业危害的高危科室。手术室护士术中传递器械频繁,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手术器械极易刺伤自己或他人,最常见、最担心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几率高,有时一次针刺即可感染【1】。手术室护士防护意识淡漠,对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认识不清,导致感染隐患产生。本调查研究旨在寻求预防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危害因素的方法,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

方法与资料

1.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自2013年—2015年期间,在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第一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手术室从事护理的工作人员共80人进行问卷调查。

2.纳入标准:

①手术室护士,一年内15人,1—5年28人,6—10年23人,11年以上14人

②年龄≥18岁,对时间、地点、人物等有良好的定向力

③能够进行语言交流

④自愿参加本调查

3.排除标准

①符合纳入标准

②既往和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

4.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样本量的确定采用经验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锐器伤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结果输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指标采用频数、百分数,统计推断采用Χ2检验。

结果

调查中发现,手术室护士被锐利器械刺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缝针,特别是在传递器械、整理器械时,刺伤达82.1%;其次为注射针头,各种穿刺针,刺伤达78%;接下来是手术刀片,在装卸过程中刺伤达20.6%,与毛秀英等报道国内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其中74.5%为污染针头所刺伤数据基本相同【2】。由于手术配合中接触锐利器械频率高,手术室护士对针刺伤担心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手术室高职级别护士防护行为率高于低职级别护士。

讨论

1.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特殊性,手术配合中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如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伤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最担心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机率高,有时一次针刺即可感染。

2.在实际手术配合和护理操作中,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是导致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重要原因,由于使用锐器操作的频率较高,大多数护士在操作熟练后,思想麻痹大意,不按照规范要求步骤操作,导致锐器伤高发,手术中术者和助手注意力集中在手术上,在传递器械时会把缝针和刀片扎在洗手护士手上,也有医生有不良的操作习惯,随手往台上扔器械。

3.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发生了针刺伤,一般多不介意,自行简单处置了事,尤其是新上岗人员及低年资护士,因为国内护士学校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应教材,学生在学校期间无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相关课程学习【3】。

4.锐利器械刺伤中,高职级别护士低于低职级别护士。

4.1新上岗人员及低年资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对锐器伤的发生和危害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对可能发生相应的感染存在侥幸心理,是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原因之一【4】。

4.2低职级别护士不规范、不熟练的操作行为是锐器伤的常见原因。

4.3思想麻痹大意,不按照规范要求步骤操作,导致锐器伤高发。

4.4低年职护士体力充沛,担任器械护士的几率高于高年职护士。

5.预防与对策,建立严格的防护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培养熟练的操作技能,及时处理使用过的锐器,建立安全管理理念,是预防针刺伤发生最根本措施。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操作技术培训,防止损伤十分有益,如正确使用留置针,操作时加强二人配合,穿刺进针角度以15—30度为宜,穿刺力度适中,提高穿刺成功率【5】。手术室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针刺伤者,要认真、正确处理伤口,定期进行必要的血液病毒学检测,对可能发生的感染早诊早治,要重视早期预防和注射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手术中器械台要清洁整齐,常用器械放在近台手边,尖锐器械安置保护套,传递规范,尽量做到忙中不乱,有条不紊,利于减少和避免锐器伤的发生。

结论

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有其特殊性,应予以重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主动、自觉地进行规范的安全护理操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普及对针刺伤危害认识,避免和减少伤害发生,降低职业危害,促进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290—292,

[2]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3]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3.

[4]吴安华、任南、吕一新等.

[5]周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与穿刺成功率关系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3,9(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