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胃肠道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易琰斐

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江西省赣州市341000

摘要:目的:探析胃肠道肿瘤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8月本院接收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4例,遵从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各组均为32例,前者提供中西医治疗,后者提供西医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疗效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参照组不良反应多于治疗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建议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胃肠道肿瘤;不良反应;西医治疗

近些年来,受生存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目前临床治疗胃肠道肿瘤时常选择先将病灶切除,其后再行辅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辅助治疗中的放化疗药物会带来诸多副反应,极易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中医治疗胃肠道肿瘤时以“益气健脾[1]、扶正祛邪”为主,效果可靠,副作用少,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现就本院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予以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64例患者均证实患有胃肠道肿瘤,入组时间由2016年6月开始,到2018年8月结束,两组例数一致,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3-81岁,均值(67.15±3.59)岁;疾病类型:16例胃癌,5例直肠癌与11例结肠癌。参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2-79岁,均值(67.35±3.67)岁;疾病类型:18例胃癌,4例直肠癌与10例结肠癌。2组各项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达到研究要求(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奥沙利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487;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5-氟尿嘧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246;生产厂家: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其中奥沙利铂用药剂量为130mg/m2,治疗方式为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2h,d1,;给予5-氟尿嘧啶治疗,250mg/d,治疗方法为静脉注射,d1-d5,一个疗程为30d。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前提下辅以中医治疗,选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方剂组成:佛手10g,人参5g,茯苓10g,白花蛇舌草30g,陈皮10g,姜半夏10g,白术10g,莪术10g,炒麦芽15g,砂仁3g,薏仁30g,炒谷芽15g,马齿苋30g,扁豆10g,麦冬10g,三棱10g。将上述药材混合后用清水煎煮,取药汁300mL,早晚服用,150mL/次,2次/d。30d为1个疗程。

两组均待治疗四个疗程后再评价效果。

1.3疗效标准

参考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2]判定疗效:肿瘤病变均消失,时间维持不少于4周为完全缓解;病灶最大垂直径与最大径乘积减少不小于50%且未出现新病灶为部分缓解;病灶最大垂直径与最大径增加低于25%或减小低于50%,无新病灶出现为稳定;出现新病灶,或病灶最大直径和最大径乘积增加不低于25%为进展。

1.4观察指标

记录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汇总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百分率(%)用于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总疗效相比差距较大,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见下表。

表12组疗效相比(%)

3.讨论

胃肠道肿瘤属于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包括结肠癌、直肠癌、食道癌与胃癌等,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理论认为,肿瘤是一种可消耗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是因正气不足与邪气侵袭引起的,其中“邪气”指的是湿、痰与血等诸多不良因素,此类因素可长期郁结于机体内部,最终诱发此病。

化疗是目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主要方法,尽管能控制病情,但不良反应较多,会使患者的耐受力与免疫力降低,进而影响到整体疗效。在本次研究中,3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另外32例患者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发现,参照组总疗效为65.63%,治疗组为87.50%,P<0.05,说明中西医治疗胃肠道肿瘤效果更显著,能增强疗效,使患者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结局;另外,通过分析两组用药安全性发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5%,P<0.05,提示联合治疗安全高效,能中和西医引起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增强疗效。治疗组采用的中医参苓白术散由多味中药组成,其中佛手理气舒肝,止痛和胃;人参不仅能起到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作用;还能发挥出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的效果;茯苓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白花蛇舌草解毒清热,利尿止痛,活血消肿;陈皮健脾理气,化痰燥湿;姜半夏止呕解毒;白术燥湿益气,利水健脾;莪术破血行气[3],止痛消积;炒麦芽助消化,健脾胃;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薏仁健脾去湿、清热排脓、舒筋除痹;炒谷芽消食化积,健脾开胃;马齿苋散血消肿,清热祛湿,利尿通淋;扁豆和胃化湿,健脾止泻;麦冬润肺清心,养阴生津;三棱行气破血,止痛消积。现代药理认为,马齿苋、三棱、薏仁与白花蛇舌草等均具有散结活血、止痛抗癌的作用;人参可对脂质过氧化聚集与血小板进行抑制,促进新陈代谢;白术能使机体内蛋白质水平提高,还可纠正A/G比例倒置;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能增强整体治疗效果,积极控制不良反应。

总之,中西医联合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实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李东海.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6,15(47):208.

[2]张喜珍.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6,15(50):23.

[3]李慧林,钱冬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