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线锚钉结合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带线锚钉结合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评价

朱鼎李欢(通讯作者)徐鹏商晓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结合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带线锚钉结合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共17例。所有患者使用术后X线及Constant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4~25个月),术后骨折固定良好,末次随访时骨折愈合良好,Constant评分90.2分(85~100分)。结论:带线锚钉结合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骨折;锚钉;内固定

肱骨大结节骨折是常见的急性肩部损伤,单纯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占肱骨近端骨折的13~33%,占全身骨折的2~3%。且常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肩袖撕裂等。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物的选择与肩关节功能恢复关系密切。在临床评估和治疗中仍存在许多争议。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带线锚钉结合可吸收钉、空心钉或肱骨近端钢板治疗急性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17例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1.6岁;均为急性闭合损伤;其中3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已急诊复位),9例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5例合并冈上肌撕裂,1例合并肩胛下肌撕裂;所有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评估大结节向后方或上方移位超过5mm(图1)。

1.2手术方法: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患肩垫高体位。②如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需结合肱骨近端钢板治疗,取改良胸大肌与三角肌间隙入路,切口长约10cm;如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需结合空心钉或可吸收钉治疗,取肩外侧经三角肌前中束间隙入路,切口长约6cm。③显露肩关节滑囊、肱骨近端骨折处及撕脱后向后上移位的肱骨大结节,清理骨折断端间的软组织及血肿,注意保护大结节骨折块表面的骨膜。④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进行复位,肱骨大结节骨块连同肩袖以巾钳牵引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复位成功后,植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可部分覆盖大结节骨块)、空心钉或可吸收钉固定大结节骨块,所有内固定不超过大结节顶点。⑤大结节骨折断端下0.5~1cm的肱骨骨干处植入锚钉,分别于大结节肩袖止点骨腱结合部前外、外后,用锚钉线加强缝合,收紧打结,使肱骨大结节被4股缝合线以上宽下窄“降落伞”样结构固定于原解剖结构,重建肩袖止点。⑥合并冈上肌或肩胛下肌撕裂予以一期缝合修复。⑦去除克氏针,屈伸肩关节并辅以内外旋转,检查其稳定性及肩峰下撞击情况。闭合肩袖间隙以加强对大结节的缝合固定。⑧C臂X线机透视下明确复位及内固定情况。

1.3术后康复:遵循先被动后主动,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即刻颈腕吊带固定,第2天开始钟摆样活动。术后两周开始积极肩关节各向被动康复训练,6周恢复主动外展、内旋等活动。

1.4随访指标:术后各次随访复查X线,记录内固定位置及骨折愈合情况,并行Constant评分判断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2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无腋神经、头静脉损伤,术后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4~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图2)。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Constant评分90.2分(85~100分),所有患者对肩关节功能满意。

3讨论

肱骨大结节骨折可以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单纯的大结节骨折。而单纯大结节骨折有时临床症状较轻,漏诊率较高。即使摄X线片无明显阳性发现,仍应高度重视,约40%的肱骨近端骨折均不同程度累及大结节【1】。X线片包括肩胛骨标准前后位、肩胛骨“Y”形位及腋位,也可加摄肩关节内外旋时的前后位片。CT及三维成像检查,提供更加全面及直观的评估。如可见大结节骨折,需仔细分析大结节骨折块的大小、移位程度及移位方向。MRI扫描不作为常规检查,作用在于发现部分隐匿性骨折,评估合并肩袖损伤、Bankart损伤等情况。95%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属于无移位或仅有很小移位的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早期Neer主张对于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大于1cm的患者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主张【2】:对于移位5mm以上的年轻人、移位大于3mm的运动员或需经常上举肩关节的体力劳动者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剖复位大结节骨块,减少其对喙肩弓的撞击,减少肩峰撞击征的产生。而手术方式中以螺钉钢板、钢丝张力带及缝线固定最为常用,但均有其局限性。螺钉钢板刚性固定肱骨大结节可能导致骨折块进一步碎裂,使内固定失效,尤其不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也有学者选用螺钉加用垫圈的固定方式,但其粗壮的钉尾增大了发生肩峰下撞击的可能【3】。传统的肱骨近端钢板使用方便,固定牢靠,但其不能完全覆盖肱骨大结节。钢丝张力带固定技术作为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经典的手术方式,其力学稳定性好,强度大。但其需在肱骨近端打孔,钢丝有切割致医源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可能【4】。同时长期强大的牵拉力也可能对肩袖造成损伤。单纯的缝线固定,作为一种弹性固定方式,具有张力带的特征,且异物刺激小,对骨折愈合干扰小。但相比前两种固定方式其力学强度及稳定性不佳,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本研究使用带线锚钉结合内固定的治疗方式,把缝线技术与螺钉钢板技术相结合,兼具弹性与刚性固定的优点,尤其适合粉碎性骨折及骨质疏松的患者。缝合方法上,分别使用锚钉上的两根缝线,在大结节与肩袖腱性结合部位前外、外后连续交叉缝合,使肩袖止点连成一弧形。4根缝线压在大结节骨块上,形成一个上宽下窄的“降落伞”样结构,达到力学稳定。我们不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缝合孔作为“降落伞”样结构支点,原因在于:①缝合线必定覆盖或穿过钢板螺钉,容易松动,也有被切割的风险。②缝合孔位置可能并不理想,形成的“降落伞”不对称,力学不稳定,有导致再次移位的可能。

总之,带线锚钉结合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既有效避免了肩峰下撞击的发生,又使得早期功能锻炼变成可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IannottiJP,WilliamsGR.Disordersoftheshoulder:diagnosis&management.2nded.Cleverland: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7:882-890

[2]何耀华,赵金忠,皇甫小桥,等.肩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急性肱骨大结节骨折,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494-1496

[3]KarataglisD,StavridisSI,PetsatodisG,etal.Newtrendsinfixationofproximalhumeralfractures:areview.Injury,2011,42(4):330-338

[4]BraunsteinV,WiedemannE,PlitzW,etal.Operativetreatmentofgreatertuberosityfracturesofthehumerus-Abiomechanicalanalysis.ClinicalBiomechanics,2007,22(6):65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