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关键点,提高“自主练能”课堂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突破关键点,提高“自主练能”课堂实效

李霞

李霞(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逸夫小学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近几年,“自主练能”课堂被大力提倡。如何才能提高“自主练能”课堂的实效呢?“自主练能”课堂更有实效的模式。具体操作为:一、导入教学,课题关键处设疑。二、初读课文,解决关键字词。三、品读课文,词句关键处辩疑。四、整体观文,领悟表达方式的着重处。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每天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1-0040-01

近几年,“自主练能”课堂在各市及周边区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作为农村教师的我,只是先闻其“声”,未见其“人”。对如何开展“自主练能”活动,始终很迷惘。

之前在参加市教研活动时,我听了一节“自主练能”课。课上老师分发导学案,学生讨论看似热闹,但假讨论(讨论与课题无关)者不在少数;汇报展练时,部分学生无所事事。这就是我们倡导的“自主练能”课吗?这样的课堂真的有实效?如何指导学生思维,把握文本的关键点,提高自主练能课堂的实效呢?

一、导入教学,课题关键处设疑。

教学是挑起矛盾的艺术。新课伊始,教师或复习导入、或情境导入、或实物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板书课题。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引导学生在课题中找关键词,质疑,可以使教学主题更加清晰。但找出课题关键、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也讲究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的思路,让其有法可依。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题为例,我把课题按以下几种类型归类,再以此为突破口设疑。

1、名词性课题

如《白杨》、《桥》、《草原》、《景阳冈》。

这类课题多以介绍事物、人物为主,或是记叙此地点发生的一件事。如《白杨》可设疑: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方面,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2、主谓短语式课题

通俗的讲就是谁干什么。如《将相和》。此类课题应着重从动词入手。如《将相和》可抓题眼“和”字设疑:为什么“将相不和”?后来又怎样和好的?

3、动宾短语式课题

此类课题前一部分是行为动作、后一部分受动作支配。如《打电话》、《再见了,亲人》。此类课题主要应抓住动词设疑。如《打电话》:相声中的人物是如何打电话的?

4、偏正短语式课题

此类课题前一部分表限制、说明,后一部分才是核心。如《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杨氏之子》、《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此类课题较常见,以突出核心部分为主。《童年的发现》可设疑为:“我”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5、句子式课题

这种课题本身就是一个句子。如《晏子使楚》、《草船借箭》、《猴王出世》、《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题中主语通常即主人公或主要事物,动词相对更重要,问题可围绕动词提出。《晏子使楚》一课中,学生可这样设问:晏子怎样出使楚国的,楚王是怎样对待他的?

6、其他类课题

部分不常用的短语形式或难以归类的课题,我都把它们加入其他类课题的行列。如《冬阳•童年•骆驼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此类课题的设疑,即根据具体的语境来提。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教不好他。所以,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课题、抓住课题关键点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能力和需要的一种手段。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关键字词。

所谓课文的关键字词,即生字。包括会认、会写的生字,没学过有注音的字。同时,多音字以及容易与方言混淆的字词,也应注意。中高段学生已有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教学生字时,教学生字时,我们可以不用个个分析,字字提醒。

三、品读课文,词句关键处辩疑。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起,开始提出“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可见,理解关键词句,是语文学习中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应该是找出重点词的基础,先宏观再微观。寻找重点段有四种方法:(1)从文章的中心句或总述句、总结句、过渡句里找;(2)从主要人物的主要言行中找;(3)从抒发情感的语句中找;(4)从含义深刻的句子去找。找出重点段后再去找重点词,分析重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词句后再回归到段落。

理解关键词句。方法很多:

(1)指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字词。

(2)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信息,使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把握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取舍一词多义,换词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作用。

教师还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有了以上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可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加上前面对课题设疑、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已经为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打下基础。

为了解决课题所设的疑问,真正让学生辩起来,弄懂课文。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鼓励学生用多种句式交流:(1)选择一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你也可以与同学交流你不明白的句子;(3)你还可以评价同学的回答,说出你的观点。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感受,在揣摩中体会、领悟,谈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四、整体观文,领悟表达方式的着重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师要求不必过高,只要学生能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即可。每一册教科书中都有这样的例子,关键是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把发现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体会。

以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冬阳•童年•骆驼队》需要学生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白杨》一课需要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桥》一课着重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威尼斯的小艇》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此环节如果要学生“自主练能”,那难度明显偏大。我采用“牵引练能”,带领学生体会,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使学生真正解疑。再此基础上,进行小练笔,及时把写话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实现读中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好的促进。

班级中开展自主练能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地教导、细心地培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模式,让他们在每天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住文章关键点,以此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疑、辩疑、解疑,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充分思考,汇报展练,提高自主练能课堂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