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砷中毒治疗

/ 1

地方性砷中毒治疗

刘志斌

刘志斌(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7300)

【中图分类号】R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389-02

【关键词】砷中毒地方性治疗预防

一、临床表现

地方性砷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其特征性表现为掌跖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同时伴有神经、血管、消化系统等全身性改变。

1.皮肤表现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掌跖角化是地方性砷中毒的特征性表现。根据中毒程度、暴露时间、暴露浓度不同,每个患者可有不同表现,或以色素改变为主,或以角化为主,或兼而有之。当一个患者同时有色沉着、脱色素及角化时,常称为“皮肤三联症”。

2.神经系统慢性砷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都可受累及,且症状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重者可伴有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或听力下降。有明显末梢神经受累症状,表现为手脚麻木,手套、袜套样感觉异常。检查可见感觉神经传导减慢。

3.消化系统主要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肿大、肝硬变等。

4.心脑血管及末梢循环在智利发生的慢性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尸检中可见中小动脉内膜增生,心肌肥大与心肌梗死。0~5岁儿童死亡病例剖检可见全身闭塞性动脉炎。但尚缺少与砷相关的心脑血管发病率增高的流行病学资料。

在砷中毒病区,主诉肢端怕冷,尤其在冬季,末梢循环障碍的患者较多。但除台湾报导砷中毒病区发生鸟脚病外,在我国内地及其他国家尚未见报道。

5.其他除皮肤癌以外,近年报道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居民肺癌、肾癌、膀胱癌、肝癌等也高发。我国内地砷中毒病区尚无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尚有报道慢性砷中毒可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可有尿路刺激症状及肾病患者增多。男性患者性欲减退,女性患者月经紊乱等。

二、诊断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诊断主要根据饮水砷含量,燃煤污染型则根据室内结合空气中砷浓度和污染食物砷含量,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特别是皮肤色素和掌跖角化,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尿砷和发砷增高可协助诊断。

三、防治措施

1.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地方性砷中毒的物和方法。由于砷在体内的半减期短(约1周以内),驱砷疗法在治疗上意义不大,而且砷中毒症状即使停止砷暴露后仍可持续。针对临床体征只能采取对症疗法。

2.预防切断砷源,改水改灶,改变生活习惯。地方性砷中毒主要由于饮用高砷井水和敞灶燃用高砷煤所引起,因此,改水改灶改变敞灶燃煤习惯是切断砷源的主要途径,也是预防砷中毒发生的根本方法。

我们对两个改水病村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改水一年后患者肤色素改变明显好转,角化症状减轻。某重病单位改水3年后,砷中毒患病率由46.4%降至34.6%,其他改水地区也有类似报道。至于改水对癌症发生的预防效果,现在尚无法定论。

由于我国砷中毒病区面积、各种地理及经济状况不同,可采取因地制宜的改变水方法,如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采取集中改水分户供自来水方式;经济比较落后或引起低砷水源困难的地区,可收集降水或化学除砷改水方法,尤其适于家庭或小范围人群改水。

我国的饮水型砷中毒病区高砷井水在每一个村均呈散在点状分布,相邻之间的井水砷浓度可相差悬殊,这为高砷井水家庭就近取用安全水创造了条件。这是目前迅速改变继续饮用高砷水居民最有效、最经济和实用的方法。

对于燃煤污染病区,切断砷源最根本途径是改用低砷煤,但各地区煤砷含量不稳定,该项措施不易实施。而改灶、安装烟囱和改变敞灶燃煤习惯和改变干燥玉米和辣椒的方法是预防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重要措施。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使居民意识到砷的危害严重性,自觉采取预防措施,也是预防地性砷中毒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李冰,孙贵范.甲基亚砷酸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22(2):86-87.

[2]张爱君,朱岱.一氧化氮与砷中毒[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22(1):34-36.

[3]卢振明,佟建冬,张海涛,等.吉林省2005年地方性砷中毒全国重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22(2):119-120.

[4]周爱儒.生物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6-407.

[5]李秉政,王正辉,乔小艳,等.饮水砷暴露地区居民砷中毒病情调查[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22(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