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观察

栾利

栾利

哈尔滨天泰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1801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院7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依据其病情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观察出血量、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可最大限度的保护皮肤的软组织,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微创

胫骨中下段骨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骨折之一,胫骨中下段软组织覆盖较少,胫骨内侧百分之三十面位于皮下而无肌肉组织保护,患者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软组织损伤,骨折发生后骨折端的血供易遭受破坏,导致愈合缓慢,畸形愈合或无法愈合。经皮微创接骨术属于微创内固定技术,笔者将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将其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笔者对某院2014年一年内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70例进行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的分析,其中男性40人,女性30人,平均年龄在35岁,胫骨骨折原因有车祸、摔伤、以及高空坠落或被重物砸伤等,受伤一周后全部采取了手术治疗,70例患者都进行了CT和X射线检测,确诊为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并排除同时患有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性障碍,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及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两组的性别、年龄、骨折分类及骨折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于骨折位切口,逐层切开颈前组、行骨膜下剥离,充分暴露骨折端,同时注意保护踝关节囊,清理骨折内淤血及污染物,尽可能保证解剖复位,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仰卧位于可透射线的手术床,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肢上止血带,在透视监视下,行手法复位恢复胫骨的力线长度及对位,纠正旋转移位,观察选择合适的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于小腿内侧合适位置标记加压钢板打孔位置,沿胫骨内侧壁骨膜外分离皮下隧道,不开放骨折端,不切开骨膜,按照胫骨解剖外形对钢板进行预处理,将钢板插入事先造好的皮下隧道,对骨折部位形成桥接,并在钢板的末端用克氏针进行固定[1]。手术后所有的患者都要经过常规抗感染治疗,并根据伤口的愈合程度适当运动,不要剧烈运动,医护人员要定期走访调查,注重术后的康复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首先,依据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要求局部无压痛或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结果显示骨折线模糊并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外固定解除后上肢可持重,临床观察一段时间后骨折处不发生变形。其次,治疗的效果评价为治疗效果优,表现骨折愈合,骨折处无变形,线片示对位良好,功能活动正常;治疗效果良好,胫骨骨折愈合,术后骨折稍有移位或骨折处稍隆起,功能活动正常;治疗效果差,骨折愈合当骨折处明显畸形或有骨不连,功能活动受限[2]。

1.4统计分析

笔者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对手术前后骨折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资料的采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算P值小于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3.6个月。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4.0~9.5cm[(6.5±0.7)cm],手术时间为30~67min[(44.5±4.5)min],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6d[(3.5±1.1)d],骨痂形成时间为(7.6±2.0)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2.1±2.3)周。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为9.0~23.0cm[(15.4±2.5)cm],手术时间为45~112min[(72.4±5.8)min],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6~12d[(9.5±2.1)d],骨痂形成时间为(11.3±1.2)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8.5±3.3)周。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无软组织坏死及骨外露等;对照组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表浅渗液并出现感染,经药敏试验后针对性用药及勤换敷料,伤口最终愈合[3]。

3、讨论

胫骨软组织覆盖少,血运差,胫骨干骺端血管系统、滋养动脉系统及骨膜血管系统是胫骨干血运的3个主要来源。胫骨骨折时,滋养动脉断裂,骨膜动脉的血运对骨折愈合起主要作用,治疗过程中对骨折端及其周围软组织血供的保护尤为重要。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弊端在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骨膜剥离范围大,使原来因损伤而受到破坏的骨折片血运再次受到破坏,骨折愈合能力明显减弱,容易引起局部组织肿胀消退缓慢及局部抵抗力下降,致骨不连、切口感染、内固定外露及骨髓炎等并发症。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采取间接复位及有限切开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组手

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术前注意事项包括加强对影像学检查的重视,认真研究患者患肢的影像学资料,高质量的正侧位X线片是很有必要的,其可用来帮助提前确定术中所用LCP钢板的长度及螺钉等,有时为了对骨折的粉碎情况进行更加详实的了解,可以加拍骨折部位的三维CT重建。手术过程中选择手术切口时应避免离创伤区域太近,皮肤有伤口时要避开。复位过程中使用间接复位的方法,要确定胫骨的长度得到恢复,旋转得到纠正,不强求骨折处的绝对解剖复位,但对于关节处的生物力学环境要加强重视,务必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对于复杂型胫骨骨折,胫骨的整体力线很重要,要保证恢复,骨折端的碎骨片可以选择尽量不干扰。同时去观察骨折端是否有活动,确保骨折的对位,每侧旋入螺钉3枚或者4枚,如果患者骨质比较疏松,宜使用双皮质螺钉,而且每侧旋入的螺钉数要保证在4枚以上。术后应进行积极科学的康复锻炼,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也不要提重物,从而帮助锁骨尽快恢复健康。与此同时,结合中医药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外敷冰硝散进行治疗,可以消肿止痛,对于术后患者出现的刀口红肿、疼痛等现象具有良好的防御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肢膝、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仍需要不断完善,希望本研究能够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顾龙殿,姜新华,王永安,等.锁定钢板微刨内固定治疗胫骨Pillon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4(4):330.

[2]王江渝,林树忠,王水,等.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2(1):61-62.

[3]刘健全,王大平,熊建义,等.锁定加压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J].中

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8(9):89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