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中比较阅读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9
/ 1

对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中比较阅读的思考

许志兴

广东省兴宁市黄槐中心小学514557

摘要:比较阅读有助于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阅读内容采用适合的分析方法,做好题材相近的文章、阅读作品内部语言文字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语文阅读的比较以及不同作家阅读作品的风格比较,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审美性、创新性与开放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比较阅读

对于对比阅读,我们要从宏观上的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对比阅读来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感情基调,也要从微观上的具体词语的恰当运用、具体句式的选择和文章前后格式的对比,前后文章内容的对比上去研究作者的行文技巧,将小学语文“阅读”逐渐上升到“悦读”的水平上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对题材类似的语文素材进行阅读比较

对题材类型相似的语文素材进行阅读比较,通过分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及情感色彩出发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进而便于学生能够对文章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并且,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对类似题材的语文作品予以区分,且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另外,通过对比阅读,还能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以及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二、对阅读作品中的语言技巧予以比较

在同一个语文作品当中作者会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描述事物。对此,学生要想充分掌握这些表现形式及方法,能够更深层地了解阅读作品,首先就得对阅读作品中使用的不同语言技巧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了解各种不同语言技巧的描述方法、使用技巧等。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比较时,对文章中的环境背景、描述语言进行比较,对人物的描写语言进行比较,从而通过比较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文章的描写背景,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对不同人物塑造的情感。

三、对不同风格的阅读作品进行比较

不同文学作品会展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对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层次。特别是在我国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容易形成固化的学习思维,对不同风格作品进行阅读对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层面,灵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阅读技巧。

四、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分析同一作家在不同作品阅读中的表现手法和写作内容,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同一作家的两篇或者两篇以上的文章,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而且能使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到更好的阅读分析方法。例如,在学习四年级《古诗两首》时,有一首是由李白所描写的,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再找一首李白的诗,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在不同环境中的写作状态和心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

五、通过词语替换来对比感受关键词语的贴切性

小学课文都是精华之作,是根据小学生特定年龄段专门选编的,在行文措辞方面都能起到榜样作用。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词语运用上的准确,我们可以将关键词语进行替换,再用替换之后的词语和原文做比较。

六、通过增减词句来对比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将某一句课文中的修饰性词语去掉,让学生感受去掉之后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是否饱满,意境是否完美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准确性的理解。《理想的风筝》中这样写道:“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如果去掉“舒展的”这个词,就没办法体现北方人们在经过严冬之后,迎来春天的那种幸福之情。而“舒展”一词将人们出门之后那种想舒展筋骨,走到田野中去的迫切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七、词义比较中理解词语运用的情景性

很多时候,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是伴随语言情景而变化的。一个词语,我们要将其放在整个文章背景下去理解,才能深切感受到语言更深层次的魅力。如在《蝉和狐狸》中,狐狸为了吃到蝉,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对于“赞叹”一词,本身是个褒义词,但是放在原文中,就足够表现出狐狸的狡猾,甚至可以让人联想到狐狸想吃蝉,然后想方设法的心理路程。当然面对这样的“赞叹”,蝉也没有上当,所以“赞叹”这个词又同时反映出了蝉的睿智;如果学生听过《乌鸦和狐狸》的故事的话,那么面对赞叹时,乌鸦的反应就显得愚蠢多了,我们不得不感叹“伊索寓言”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准确性。

八、更换句式,对比感情表达水平

对于句式的选择和运用,自古以来,我国各大文豪可谓是运用得炉火纯青。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特殊句式的经典运用提出来,改换其句式,让学生对比看看哪个句式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九、把握结构,从语段内容的对比中寻找阅读兴趣

文章叙事结构特性,往往将故事的矛盾前后表现得比较尖锐,对比阅读矛盾前后文章内容上的差别,就能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变化,凸显矛盾的尖锐性,让文章读起来妙趣横生,让学生真正地从阅读转化到悦读中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比阅读的研究[J].关爱明天,2015,(10)。

[2]郑丽华浅淡中小学语文古诗词“对比阅读”后教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