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人长期用药的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慢性乙肝病人长期用药的心理干预

杨玉英谭丽萍

杨玉英谭丽萍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134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在长期用药环境下,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12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就诊的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4例,采用CHB用药知识测试表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用药知识进行统计。入院就诊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患者则以心理干预为主要切入点进行乙肝的相关知识宣教,对其进行乙肝相关知识的讲解和个人心理辅导,10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理健康状况与用药知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心理干预10个月后,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用药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的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能够有效加强患者的用药知识,使患者对乙肝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痊愈率,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肝长期用药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076-0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中国患有乙肝的人群已达到了1.2亿人,其中有近30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随着症状的加深,容易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癌,因此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况通常较差,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在大量的临床资料研究当中发现,影响慢性乙肝患者症状的不仅仅在于乙肝病毒,更多的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用药等方面。为此,本次研究针对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用药进行心理干预,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肝病科的12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范围在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5.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西安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的排除标准包括:①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②患有其他系统严重性疾病的患者;③伴有肝硬化的患者;④以往有依赖酒精或药物史的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4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院内常规就诊流程进行治疗、用药及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长期用药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采用症状自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具体心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

每两周时间组织一次慢性乙肝患者的集体健康教育讲座,并鼓励患者进行积极讨论。在讲座当中,可以聘请乙肝方面的专家进行乙肝传染方面的讲解,另外,还要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方面的传授。在乙肝相关知识点方面,其中包括乙肝流行病学讲解、乙肝病毒传染的途径及预防、如何将病毒感染者与健康人安全隔离等防护性知识。并且,着重讲解慢性乙肝药物的安全使用、治疗方案,以此延伸到患者生活当中的作息、饮食、运动等方面。在讲座结束后,可以设置专家问答环节,以此来解除患者对慢性乙肝的疑惑,进而提高治愈的信心,改善心理状态。

1.2.2就诊指导

由于慢性乙肝患者无长时间住院的必要,但是需要积极入院进行复查,因此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复诊指导,并在此期间进行针对性诊治与心理干预。每次入院复诊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结果的评估,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针对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和抚慰,指导患者应采取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诊治,能够对家人和医生的帮助予以配合。这种心理抚慰的重点在于慢性乙肝患者具有极强的自卑感,害怕受到他人的歧视,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悲观的心态,因此要对患者予以心理干预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1.2.3附件干预措施

在每次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后,或患者不具备心理干预的能力、时间,可印制心理健康宣传画册、录制CD光盘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对常见问题的答案进行随时查找,还可以进行更加专业的知识点剖析,例如慢性乙肝的具体症状、用药时中药与西药之间的优劣势、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禁忌、如何正确认识乙肝两对半的结果、病毒DNA定量的意义等一系列知识。在患者进行阅读观看的同时,家属也可一同学习,对照顾患者、指导患者用药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1.3干预效果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当中所采用的评价量表为CHB自量表,对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用药知识进行统计记录,用于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入院10个月后的心理状况优劣与用药知识了解程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用药知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理干预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长期用药的心理干预,指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专业教育措施,这种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慢性乙肝患者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进行深入了解,并熟悉乙肝的相关知识,进行主动的改变生活习惯,选择健康乐观的生活方式,使身心俱佳,缩短治愈时间。在以往对乙肝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仅仅着眼于健康知识的宣教,但是患者接受起来较为被动,无法满足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需求,对于宣教的知识与内容无法深入了解,行为方式也不会随之发生变化,可见这种健康宣教的效率明显低下。从本质上来说,用药知识与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部分患有慢性乙肝的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对他人情绪较为在乎,因此经常发生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其中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接受过各类所谓的秘方或偏方的治疗,当失败后又产生了强烈的悲观、沮丧的情绪,严重影响到了心理状况,自此对科学专业的治疗方法也会抱有怀疑态度,不配合治疗、不相信医生等。另一方面,由于患病后长期不愈,再加上慢性乙肝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患者在生活、交友、恋爱等方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进一步加深了心理压力。因此,用药知识与健康状况进行融合,组成专业的心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指导患者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次研究当中的研究组在接受了专业的心理干预后,在心理健康状况、用药知识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绝大多数患者的心理压力都得到了有效缓解,成功建立对治疗的信心,配合医生用药,并且在生活和学习当中也逐渐积极主动,明显优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研究组的64例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为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能够主动放弃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再酗酒、嗜烟、熬夜,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也随之更加优良,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倪,高彦欣,汪勤,等.乙型肝炎发病及复发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3(16):204-205.

[2]杨涛,谢幸尔,朱昕,等.肝炎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1,8(4):206-207.

[3]周秀莲,周媛婷.心理社会因素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10(22):753-755.

[4]贾冬云,蔡伯琴,李学勤.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护理学杂志,2012,12(2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