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预习之我见

刘贵珍

(邻水县高滩镇中心小学邻水638500)

预习,这个教学细节过程在小学阶段程并不是受到每个老师的重视,也没有认真去思考与探。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联系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小学阶段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动手操作的习惯、创新精神、学习兴趣等,从而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预习便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把预习这个细节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其效果有了一点浅见:

一、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得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并给出材料让他们去实践,有平台让他们去展示.如:把教材变成学生实践的资源,学生就会在这片资源中得到充分锻炼。他们在这片资源中淘多少”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在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把老师教给他们的学习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督导,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每天放学布置学生回家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并有相关的书面笔记。如:数学的预习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例题的预习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识的语文的预习能在课文里见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注上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批注上自己的看法等。第二天早上,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情况拿到小组里去评比,看谁做得好,认的生字多,提的问题多,并在小组中评比,全组做得好的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台上给用小组加一颗星。短短的几分钟用不着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就会让做得好的小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做得差与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此同时,学生的评价能力、竞争意识都得到相应增强。通过一年的努力,本班学生大多数已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有一部分学生总是赶在上新课之前到老师面前展示他们的识字能力、朗读水平和背诵能力,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无比的复信。

二、预习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不得不集中精力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比如:他们要去读一篇陌生的文章,在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是创新的,也许是幼稚的,但它们代表了学生的思维,孩子在这些思维的背后会去找解决的方法。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会去找拼音帮忙或请教别人;为了记住字形,他们会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或编谜语或分析结构,为了理解字义,他们会求助于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会去问一问。

例如:我班学生陈星翰在预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一文后就来问我:“刘老师,葫芦藤长得好好的,为什么叶子上会长蚜虫呢?蚜虫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不能不说问得有水平、有价值。这些问题说明学生在预习时是动了脑筋的,他们不仅是在学知识,也是在探索、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也看出了预习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预习能使老师减“负”提高课堂效率。

人教版中二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大,很多老师叫苦不迭:一堂课学了生字丢了课文,学了课文丢了生字。究其因,是课前没注重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已能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比如:学生自己就能过关生字,即使少数不认识的或读音不准的字,他们也会在才老师的检查中得到解决,因为有学生的预习,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难点知识时,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在小组内能充分讨论,同学间、师生间互助合作不仅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也使课堂气氛格外活跃,一堂课就这样在师生我互动中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摘抄知识要点,激发阅读兴趣

“预习”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课外摘抄本,在课前把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二)、指导预习过程培养预习能力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

1.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2.读、思、圈、画。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註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连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可用三角形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3.给课文加批註。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註,培养思维能力。

此外,在课文中遇到“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都可以加上恰当的批註,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四、划分层次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叶老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可见,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读通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麽?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註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带着问题读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预习”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麽?最后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怎麽样了?”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精妙处多读。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復朗读、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4.总结评价。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者,教师要不吝啬贊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细节虽小但不能小看。汪中求先生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我说:细节决定教学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