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铸造和谐师生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用关爱铸造和谐师生关系

常祖莲

常祖莲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关爱一切学生。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班主任如何用关爱来铸造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关爱;班主任;师生关系

作者简介:常祖莲,任教于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中学。

高中——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只有经历高中的磨砺,只有经历高考的洗礼,人生才变得精彩。当学生从四面大方涌进高中大门的时候,笔者坚信,他们都是希望在新的环境里学有所成,考取理想的大学。可是人的能力毕竟有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经过一次次的测验之后,很多学生对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不满足,由此产生挫败感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时候,班主任的工作是否细致到位对学生的发展就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经验告诉我们:高一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尽快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对于女教师来说,关爱学生似乎并不是难事,因为女性本来就比较细心,但个人觉得关爱不是盲目的关心,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多研究,寻求最合适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下面几点是笔者带高一班主任时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生活上的关心要诚心

从高三的工作转回高一,最直观的感觉,三年的饭可以让十几岁的孩子长大很多,看着这些学生有点无处下手的感觉。对于高中他们是完全陌生的,笔者的感觉是:一切从头来过。

学生报到的那一天,有一个胖胖的姑娘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炎热的八月,在别人都是父母护送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她一个人提着一个不入时的大箱子来到教室,因为教室在四楼,在她坐到笔者面前时已经是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着面部。笔者一下子就感觉到这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并且家境应该也不是很好,笔者并没有表示出什么,只是笑眯眯地问了一句:“一个人来的?”她说是的,笔者很真诚地说:“真不错,一个人敢出门。”她害羞地笑了笑。我们就算相识了。笔者一直担心的是她不能完成七天的军训任务,毕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且她那么胖,天又那么热。可是令笔者感动的是,她坚持了下来,一点都没有拖全班的后腿。在军训总结时,她也对自己的坚持感到骄傲。就是这个坚强乐观的女孩,在开学一个月后,身体开始不适,不得不往返于医院之间两个月,后来不得不休学。在她生病之初,由于学校离家较远,父母到校不方便,笔者主动送她去医院挂水,并将其带回家吃饭,她的感激溢于言表,也对笔者敞开了心扉,谈了她家里的情况,原来她的母亲在她开学前出了车祸,父亲收入也一般,父母感情也不是特别好。后来在她住院期间,笔者和学校领导又到医院去探望她,当笔者握起她手的时候,坚强的她忍不住抽泣着流下了泪水。笔者真诚的付出和无言的关心使她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她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切顺利。对她的关心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别人对笔者这个班主任的看法。有一个家长对笔者说:她的女儿回家经常提起班主任老师,说老师对每个人都很好,还带胖胖回家吃饭。笔者的付出为今后开展工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心理上的关心要真心

在开学之初,有一位学生的父亲到我这里报到的时候很直接的跟我说,我是她的爸爸,我和她妈妈是离婚的,她是归我的,你把联系电话改成我的吧。当时很多学生陆续来报到,我也没有跟这位父亲多交流,改了号码后这位家长就离开了。不过这位女生的情况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在正式开学后,虽然我还不是很熟悉她,但为了将来有必要的时候更好的关心和帮助她,我让她做了我英语课代表,一个学期过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只是觉得她比较内向,我觉得这也正常。第二学期开学后,有一天她的父亲连续给我发了很多短信,说他女儿不理解他,不理她什么的。我就抽自习课上把她叫到了我的办公室,想了解一下情况。没想到的是,话没出口泪先流。她跟我讲了她复杂的家庭情况,并告诉我她觉得她的父亲不够关心她,生活费都给的很勉强,有时候还给的很不及时。她很难过。我认真地听了她的哭诉,只是偶尔给她递上一张张的餐巾纸,等她哭完了,我又问了她一些情况,让她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可以来找我。并承诺会跟她的父亲交流,了解情况。第二天中午休息时间,我把他的父亲约到了办公室,转述了他女儿的一些话,父亲跟我讲了他的很多无奈,也承认对女儿的关心不够,但有时觉得女儿大了,也很难进行深入的交流。对于家务事,外人是无法判断对错的,我对父亲的要求只是,按时给她生活费,学校里的生活学习心理我会多关心,也会劝她多理解父亲的难处,父亲表示很感激。关系缓和了一段时间,后来父亲因为生意做的不好,又一次未能及时支付生活费的时候,又一次激化了矛盾,我替他向学校申请了困难生补助,可父亲由于个人的原因拒绝签字,我也只好作罢。只好多做学生的工作,血缘是无法割舍的,父亲的爱也是真的,只是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还有父亲也有自己的难处,希望她能试着用成年人的思想去理解父亲。还有就是希望她发奋读书,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我的努力无法消除她对父亲的怨愤,但这过程中,她对老师的信任感增强了,学习上动力也足了。学习成绩稳定并有所上升。

三、对“不一样的学生”要“别有用心”

本班有这样一个男生,因为从小身体不好,母亲对其照顾有加,夏天从没吹过空调,走路从来不摆手。直接的结果就是身体的协调性特别差。在开学军训的时候,教官跟笔者讲:“你们有个男生无法完成训练,你看怎么办?”笔者没想到情况那么严重,就请教官给他“开小灶”,可是他实在是与别的同学差距太远,走进队伍里就特别显得不协调。在会操之前笔者跟他聊过几次,谈到了他的家庭情况和造成目前情况的原因等等。笔者征求了他的意见:“要不要参加会操?”他很肯定地说:“想的”。鉴于这个情况,笔者告诉教官:“即使影响班级的整体,我也想让他参加最后的会操,因为我从内心里不想伤害这个学生。”但最后教官告诉笔者:“他不上你们班肯定好的,一上就完全不行了。”可能教官也把这个意思传达给了他,他自己告诉笔者想放弃,笔者给了他很多鼓励:人有这样那样的劣势是很正常的。他似乎也听进去了,当然,我们班的会操成绩在没有他的情况下很好,还拿到了“优秀连队”的光荣称号。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跟他父亲交流,才了解到这次军训对他打击还是很大的,他虽然没说,但心里一直很难过。笔者觉得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就想在其他方面多挖掘他的闪光点,让他充满信心地面对高中生活。慢慢的,笔者发现,他学习英语的方法很好,特别是对于不会的问题,绝不放过,在别人收拾书包回家的时候,他会留下来问教师他没弄明白的问题,并且都是经过思考之后的质疑。针对他这个优点,笔者“别有用心”地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看到他略带羞涩的微笑,笔者知道他真的很开心,很高兴得到教师的表扬,在第二天的课堂上,笔者发现他的头抬得很高,听课比以前更认真了,在不久后的一次考试中成绩进步很大。

四、对学生认识错误的能力要放心

犯错误是学生成长中的必然,学生正是在纠正缺点和不足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马克思说,年轻人犯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的。重要的问题不是学生是否犯错误,而是教师采取何种态度。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恰如一把“双刃剑”,可以掘出生命的新水源,也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永久的伤疤。学校有明文规定住宿生在熄灯后不得聊天看书等等。可对于高一的新生,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的他们,兴奋过头就很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等保安来的时候为时已晚,记名字,报德育处,报班主任,一个学期三次还要吃警告处分。当然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学生得到充分的休息,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准备。对于这种错误的处理,笔者坚决反对粗暴简单。因为这不是道德问题,也不是人性问题。每次学生进入笔者的办公室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笔者都表示理解,但不支持,并讲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对笔者处理他们错误的方法感到高兴和放松,他们会觉得就是为了报答教师,以后也不好轻易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如果有什么其他问题也敢于直接告诉笔者,方便了师生的交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和真切的理解和关心架起了师生间和谐的桥梁,不仅是学生,就是教师也感受倒了工作的轻松和愉快。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关爱一切学生,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教师脚踏实地去做的一件事情,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他们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只有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和人格,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灵,他们才能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快乐,教师也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笔者始终坚信:关爱可以铸造最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凤云.用爱铸造师生情[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2]吴海英.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中学

邮政编码:215228

Constructing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withConcern

CHANGZulian

Abstract:Newcurriculumrequireseducationshouldbepeople-orientationandrequiresteachersconcerningallstudentsinwork.Itisveryimportanttoconstructharmoniousrelationshipandthispaperexpoundsthewayteachersinchargeofclassconstruct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fromfouraspects.

Keywords:concern;teachersinchargeofclass;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