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种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析两种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

努尔比亚·阿不都西库买尔业木古·米吉提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乳牙早失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丝圈组与压膜组两组。分别给予丝圈式及压膜间隙保持器治疗。结果:压膜组患者应用有效率96.77%,丝圈组有效率87.10%。压膜组治疗后,GI(0.69±0.16)、PD(1.10±0.41)mm、PLI(1.65±0.97),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压膜间隙保持器治疗乳牙早失,有效率高,且可有效维护牙龈健康,减少菌斑,对牙周健康的保持较为有利。

【关键词】牙周健康;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压膜间隙保持器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174-02

前言

乳牙早失,为牙科常见病。采用间隙保持器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常用的间隙保持器,主要包括丝圈式间隙保持器以及压膜间隙保持器两种。有研究指出,与前者相比,后者的应用效果更佳,且有利于牙周健康。本文于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乳牙早失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作为样本,对比了两种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乳牙早失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丝圈组与压膜组两组。丝圈组共患者中31例,性别:男:女=15:16。年龄(7~12)岁,平均(8.10±0.41)岁。压膜组共患者中31例,性别:男:女=16:15。年龄(6~10)岁,平均(8.11±0.44)岁。两组数据可对比(P>0.05)。

1.2纳入标准

(1)患者均符合乳牙早失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符合间隙保持器使用适应症,且无禁忌症。(3)所有患者均具有较强的依从性。(4)知情同意。

1.3方法

丝圈组给予丝圈式间隙保持器治疗,嘱患者全天佩戴保持器,佩戴时间为半年。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制作方法如下:(1)取印模,采用石膏灌注。待石膏成型后,将其取出。(2)试戴带环,确保带环与基牙能够紧密贴合。(3)采用0.9mm不锈钢丝制作丝圈,末端与另一端基牙接触。(4)将丝圈与带环相互焊接,置于口腔内。(5)佩戴1周内,采用玻璃离子粘固剂粘固基牙,至此结束治疗。

压膜组给予压膜间隙保持器治疗,嘱患者全天佩戴保持器,进食时将保持器取下。进食完成时,应刷牙,并清洁保持器,继而再次佩戴保持器。压膜间隙保持器的制作方法如下:(1)取印模,采用石膏灌注。待石膏成型后,将其取出。(2)采用自凝牙托材料,恢复早失乳牙外形。(3)采用铁沙粒包埋,压膜成型。(4)将膜片剪下,修整保持器边缘,给予打磨抛光。(5)将保持器置于口内,将咬合高点去除。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的对比情况,包括有效、无效两项指标。当缺牙间隙未减小、保持器无松动或脱落等现象、恒牙正常时,表明治疗有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健康情况,包括牙龈指数、探针深度、菌斑指数3项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

压膜组患者应用有效率96.77%,丝圈组有效率87.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n(%)]

3.讨论

乳牙早失,多发生在6至12岁儿童中。临床治疗方法,以携带间隙保持器为主。鉴于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治疗期间,保证牙周健康较为重要。常规丝圈式保持器,要求将丝圈与带环连接,在确保两者能够与基牙紧密贴合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携带。但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乳牙早失患者下颌第一磨牙牙冠一般较短,因此保持器带环脱落的风险较高[1]。采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固定带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脱落率。但由于该粘固剂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因此一旦发生松解,带环脱落的风险仍较高[2]。本组携带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患者,应用有效率87.10%。患者治疗后,GI(1.80±0.28)、PD(2.00±0.04)mm、PLI(2.49±0.36)。压膜间隙保持器,为新型间隙保持器的一种。与常规丝圈式保持器相比,较便于摘取。进食时,患者可将保持器摘下。以免食物嵌顿,对牙周健康造成影响。该保持器与基牙的密合度较高,能够有效减少牙齿与口腔环境的联系,进而减轻外界对牙龈的刺激,维护牙周健康。但需注意的是,携带该间隙保持器后,患者的口腔环境,较有利于菌斑滋生。及时清洁,是预防上述风险的关键。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压膜间隙保持器治疗乳牙早失,应用有效率96.77%,治疗后,患者GI(0.69±0.16)、PD(1.10±0.41)mm、PLI(1.65±0.97),与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牙龈指数、探针深度、菌斑指数更低,表明牙周的健康状况更佳,证实了该类型间隙保持器的在治疗乳牙早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压膜间隙保持器治疗乳牙早失,有效率高,且可有效维护牙龈健康,减少菌斑,对牙周健康的保持较为有利。临床可将其应用到乳牙早失的治疗中,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孔维,杨连平.2种间隙保持器应用于替牙期多数乳磨牙早失临床观察[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2):36-37+41.

[2]黄优,陆史俊,王林.改良式压膜间隙保持器与传统丝圈保持器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10):6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