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浅谈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

李燕

泸西县渔业行政执法大队

摘要:众所周知,水产养殖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当中池塘溶解氧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溶解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本文主要探讨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与调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池塘溶解氧;变化;技术调控

水产养殖工作中的溶解氧与池塘中鱼生长繁殖密切相关,此外还与池塘水环境的质量相关,因此提高对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关注与调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溶解氧的含义及来源

溶解氧是空气中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也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的含量,其具体的水中溶解氧是对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水质标准,在养殖品种的过程中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1]。

究其来源,主要是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得以产生,此外还有空气中的氧气在水中溶入而产生,还有的则是水中溶解未饱和过程中大气氧气渗入水体中产生。所以水中溶解氧会在空气中氧气溶入以及植物光合作用的情况下不断增加。通常情况下,溶解氧会受到很大的光合作用影响,比如从每天早上的阳光普照开始,伴随光照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达到最大值时水中溶解氧也会达到最大值,随后伴随光照的降低,水中溶解氧也会降低,直到晚上没有光照,就是溶解氧的最低值到来之时。另外,溶解氧还会受到风度、压力、养殖密度、水中植物、水质好坏等方面的影响,其出现的变化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在对水产养殖池塘溶解氧的变化的研究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2.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水平变化和调控策略分析

由于受到生物因素与风力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池塘溶解氧会有不均匀的情况,比如在受到风向影响时,浮生植物处于上风位的数量会比下风位的数量更少,而上风位溶氧量则比下风位溶氧量更低。到了夜间,下风位的浮游植物通常较多,那么池塘中浮游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上风位溶氧量就会比下风位溶氧量明显更高。此外,风力的大小还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池塘上风位与下风位溶氧量的情况。在清晨时,池塘中的鱼类活动位置集中在下风位,那么对应的水产养殖工作就要注意在每天的清晨时间加强对池塘鱼类活动的观察,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中池塘溶氧量最低的时间,在这个时候进行检测时如果结果显示水中溶氧量不高于5mg/L,那么就需要及时采取增氧剂等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池塘中的溶氧量。

3.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垂直变化与调控策略分析

如果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深水养殖的方式,那么就要考虑受到光照的影响,溶氧量有垂直变化的情况。比如在白天时,池塘上层会受到比较强烈的光照度,浮游植物产生了较强的光合作用,在池塘的上层位置溶氧量很高,而下层的光照强度较小,再加上上层与下层的水层之间存在热阻力的因素,所以池塘下层位置的溶氧量比较低。这种差距在夏季时表现得特别明显,有时池塘下层水层甚至没有溶氧量的存在。进入夏季后,为了有效增加水产养殖池塘的溶氧量,相关人员要做好池塘上层水层与下层水层之间的对流工作,确保下层水层的溶氧量得到一定的补充,比如在晴天的中午池塘上层溶氧量饱和时采用增氧剂让池塘上层和下层对流进行得更彻底,从而达到增加下层溶氧量的目的。

4.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昼夜变化与调控策略分析

很多水产养殖的池塘浮游植物都是人工培养而成,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检测池塘pH值,才能创造更好的养殖条件。因为白天浮游生物生长较为旺盛,受到光照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池塘上层水中溶氧量会大大增加,到了晚上浮游植物生长慢,其本身的呼吸作用又会消耗上层水的溶氧量,因此这时的pH值在进行检测时要做好早晚两次的划分,才能确保检测的最终结果更接近标准。为了确保池塘水得到充分的混合,还要采用增氧剂对池塘增氧,并充分利用微生物制剂确保浮游植物平衡,结合晚间池塘水温下降的因素,池塘存在密度流,池塘的中下层溶氧逐渐得到补充,而上层则会减少,尤其是进入夜间五点,池塘上层水溶氧量达到最低值,这时上下层几乎保持平衡,这也是整个池塘一天中溶氧量最差的时刻。所以工作人员要分层检测池塘的溶氧量,根据检测出来的结果来采取对应的措施,比如采用增氧剂或是采用改良剂,确保整个池塘溶氧量的均衡,改善当时较差的溶氧环境。

5.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季节变化与调控策略分析

季节的变化也是水产养殖池塘的溶解氧发生变化的因素,季节的不同对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对应的调控措施也有差异[2],工作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具体特点采用针对性的策略进行调控。比如在夏秋季节,水产养殖池塘的溶解氧大多都能达到饱和的状态,对生物繁殖的情况不会产生影响,一旦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则原因有可能是季节变化导致池塘潜在耗氧能力增强,那么就要重视检测池塘pH值以及溶解氧的具体的含量值,才能根据实际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调控。此外,还要考虑到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的问题,伴随这些排泄物的累积,池塘的下层溶氧量会下降,底部淤泥和生物生长因为缺氧而被抑制,那么这时就要应用到增氧剂、消毒剂以及改良剂,通过增加溶氧量的方式将池塘下层的物质氧化,维持原有的环境[3]。

6.水产养殖池塘中溶氧量日变化与调控策略分析

进入到夏秋季节,水产养殖的池塘内溶氧量基本处于饱和的情况,一旦超出饱和的程度,那么就形成氧盈状态,不足时则为氧债状态,这两种状态都与溶氧量日变化有关。比如晴天的上午池塘上层水溶氧量比较高,接近氧盈值,这是因为池塘上下层的热分层难以进行对流,下层无法得到补充于是出现缺氧的情况,这种状态下对生物生长有限制的影响。调控策略为增加池塘溶氧量的基础上改善氧溶解的条件,确保池塘溶氧和耗氧达到平衡状态,那么在白天时段可以采用氧盈层补偿氧债层,降低夜间消耗量的方式,保持池塘pH值更加稳定,同时也平衡池塘塘菌与藻类的数量。

7.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的溶氧量变化与池塘生态平衡的保持有紧密的联系,具体的调控措施要根据池塘水的溶解氧变化规律与特点进行拟定和实施,结合水平变化、垂直变化、昼夜变化、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点,确保池塘溶氧量达到相关要求,才能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桂香.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7):295-296.

[2]范道麟.浅谈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J].农家顾问,2015,11(2):150.

[3]任大云.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探讨[J].南方农业,2015,9(24):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