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结构式写作教学的实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开展结构式写作教学的实例

王发顺

王发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锦西中学225200

在中考复习阶段,笔者发现,学生在故事写作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文章结构不完整、时态使用混乱、忽视连接词的使用等等。为此,笔者决定开设一堂针对故事写作的作文复习课。在课上,笔者以“Avisittoanisland”为题,布置学生写一篇80字左右的文章。笔者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按照“写作准备”、“写作过程”、“文章修改”这三个步骤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花了近1个半课时完成了整个写作教学。

下面,笔者就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来论述开展结构式写作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材料准备

笔者选取了一个关于几个学生去凤凰岛野餐的故事录像作为本次写作的材料。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情节跌宕起伏,音像材料的真实呈现,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堂的需要,笔者把这段故事录像重新整合,分成了三段:1.登岛;2.寻篮;3.取篮。这三个场景分别体现了构成故事情节的三要素:故事的开端、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及故事的结局。通过整合材料,笔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故事情节结构的概念框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描写的基本结构。

二、写作准备阶段

在开展写作教学之前,笔者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景结构,播放了一段有关春天的小诗,将学生引入故事发生的情节背景——春游。然后,笔者通过设问、讨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结构,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图示和话题词汇,为下一步开展写作教学作好铺垫。

三、写作过程

1.第一场景。

经过写作前这个环节的情节铺垫,学生的写作思路已经被打开了。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呈现给学生故事的第一个场景——登岛,并指导学生在看完录像之后,两人合作,找出故事主人公在第一场景做的四件事情。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笔者只要求学生以动词词组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这一活动中,笔者又一次为学生提供了结构框架。学生只要将记录的四个主要活动串联起来,就能够比较完整地描述第一场景,写作的难度大大降低了。笔者在学生完成第一段落的写作之后,挑了两位同学的习作投影出来,请其他同学加以点评,指出他们写得好的地方,同时纠正文中的错误。这样的示范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不足,而且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学生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让学生在阅读他人习作中自主改错、对比、评价的方式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2.第二场景。

故事的第二场景是围绕主人公“寻篮”展开的。故事的情节比较复杂,对学生的写作造成一定的干扰。为了降低难度,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四个问题结构,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第二段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接着,笔者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四个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对这个场景进行描述。在问题结构的帮助下,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了。

3.第三场景。

有了前两个环节的写作基础,笔者提升了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难度,将教师的活动从全控制往半控制逐渐过渡。笔者提供了几个关键词作为写作结构,引导学生描写“取篮”这一场景。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不同知识层次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基础好的同学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写出生动、流畅的文字;基础差的同学借助关键词的帮助,基本完成了对第三个场景的描述。接着笔者分别挑了两篇优秀和一般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请他们予以点评。在评议过程中,有些同学表现积极,他们大胆读出自己的习作,与示范作品进行比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句式去进行描写,同样也很精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一个高潮。

4.全文写作。

在完成三个场景的写作之后,故事已具雏形。笔者于是趁热打铁,呈现给学生一个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归纳出故事构成的三要素:故事的开端、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及故事的结局。同时启发学生,一篇完整的故事还必须有开头与结尾。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完成了对文章整体框架的构建,这样文章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

在这个基础上,布置学生开始进行“Avisittoanisland”的写作,已经水到渠成。此时学生们都非常积极,迫不及待地想要动笔。于是教室里一片沙沙的写字声,学生的笔在纸上欢快地跳跃。在下课前,大部分同学的草稿已完成了。

四、文章修改

在第二节写作课上,笔者让学生两两合作,给同伴的文章提出意见。学生立即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一个认真地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划出文中的病句;另一个专心听取反馈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时他们会为了某个意见各执一词,于是教师变成了“仲裁者”。尽管学生之间的互评不一定能找出习作中的所有错误,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也会有失偏颇,但笔者认为,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合作互评,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中获得写作灵感,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这才是唤起学生写作热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