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荧光粉隔离涂覆的光学和热学性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COB荧光粉隔离涂覆的光学和热学性质

张静王好仁薛帅夏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数理学院张静王好仁薛帅夏欢

摘要:COB隔离封装中,隔离距离对光通量及相关色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电流输入条件下,光通量随芯片表而到荧光粉层距离变化是非线性的,当芯片表面到荧光粉层距离为0.8-0.9mm时具有最佳,COB相关色温随着距离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

关键词:COB;光通量;结温引言目前现有的COB一般包括多个蓝光LED芯片加上涂覆在该蓝光芯片且具有黄色荧光粉的封装层[1]。目前企业生产COB所使用的硅胶是不良散热体,有实验表明在LED芯片上方胶体温度已经达到了220℃,该温度也是硅胶耐温理论最高温度。

由于热效应导致了荧光粉的量子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发光效率。N.Narendran等人[2]设计了一种新型的LED封装结构,即SPE(scatteredphotonextraction)。这种结构在芯片与荧光粉层之间添加传输介质来将两者隔离,并设计侧面光学器件反射芯片出射光,投射荧光粉面而得到背向反射光。本文采用围坝胶的方法来改变芯片与荧光粉层的隔离距离,测量了白光LED光通量、相关色温、显色指数等光学特性与变化情况,并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来进行热分布测量。

1实验及结果本实验采用的材料芯片参数为20*20mil,波段455-457.5nm,亮度60-65mw,串并联为8P10S.初步试验荧光粉膜采用的是相关色温5700K显指70的英特美的远程荧光粉膜。本文采用的是围坝胶来实现芯片和远程荧光粉膜的距离L。实验过程中,首先制作固好晶且焊好线半成品,考虑到固晶绝缘胶的厚度约为0.01mm,芯片厚度为0.015mm。围坝高度最终实际得到5种不同的高度分别是0.6、0.8、0.9、1.0和1.2mm。

采用低电流进行测试,荧光粉膜的温度不会很高进而测试相关色温、光通量和显色指数随着芯片与荧光粉膜之间距离的关系[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芯片与荧光粉膜之间距离的增加,白光LED相关色温先下降后上升。随着距离的增加,白光的光通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0.8-0.9mm时,光学参数将会是最优的。实验测量发现LED显色指数随距离变化不明显。

在距离的改变过程中,尽管光源蓝黄比发生了改变,但光谱结构仍以蓝光及黄光为主体。因此显色指数随距离的变化并不明显。

制作不同的样品进行测量。制作远程荧光粉的样品,来进行测量热分布。我们采用的原材料是热电分离的铝基板,芯片串并数7P13S,荧光粉采用的是英特美GAL545和三菱MPR1002,样品1采用现有工艺进行,直接在芯片上方涂覆含有荧光粉的硅胶;样品2采用远程荧光粉结构,在上方涂覆荧光粉硅胶,且下面芯片与中间硅胶的面的距离约为0.8-0.9mm。

2个样品通相同标称电流即1.2A,且硅胶的辐射率为0.9,用红外成像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发现,样品1胶体温度较高,主要是由于荧光粉激发部分能量损失造成,造成胶体内部温度升高。样品1胶体表面温度比样品2胶体温度高出15℃,当荧光粉远离芯片时,把热源远离芯片能有效降低芯片的结温,从而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及品质。理论上,芯片结温降低10℃,寿命将将减少50%。提高COB产品的可靠性需要产品的散热性能提高。

2结论与传统直接涂覆形式相比,远场隔离封装能够有效地提高荧光粉的效率,进而提高白光发光效率。在低电流输入条件下,测试得到白光LED相关色温随距离的增加而先下降后上升。另外,当芯片表而与荧光粉层的距离为0.8-0.9mm时,光通量达到最大值。在低距离情况下,芯片对荧光粉层表而背向反射和内部散射回封装内部光吸收严重,而且此时的荧光粉利用率低,光通量低。

参考文献:[1]MuellerGO,Mueller-MachR.IlluminationgradewhiteLEDs[J].Proc.SPIE,2003,5187:64-75.[2]NarcndranN,GuY,Frcyssinicr-NovaJPetal.Extractingphosphor-scatteredtoimprovewhiteLEDefficiency[j]Phys.StatusSolidi.A2005.202(6):R60-R62[3]丘永元等:白光LED荧光粉远场涂覆光学性质[J]半导体光学201233(2)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