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葛丽亚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是可以逐渐培养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生理等特点,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眼光就会逐渐地得以提高。一旦具备了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就不仅可以从美术作品中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了完备的知识结构,更能准确地分辨生活中的美、丑、优劣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具有一双明亮的、审美的眼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等常常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应强烈一些。

1.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1.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1.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1.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2提高小学生欣赏能力的方法当一幅美术作品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欣赏它呢?现就我们大家熟悉和熟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我国画家齐白石的《虾》为例,加以简要的说明。总的来说,欣赏美术作品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2.1欣赏美术作品要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齐白石的《虾》这两幅作品摆到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要分清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幅是油画,一幅是中国画。进而分析形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的是一位端庄秀美、温柔和悦的西方妇女的肖像,她面庞俊秀,眸子传神而多情,嘴角流露出温文尔雅的微笑。形象表现的那种逼真、真切,似乎可以触摸到手和衣物,其肌肤好似具有活人的体温和富有弹性,似乎是真人的存在。而齐白石的《虾》描绘的则是一群活泼、可爱的河虾。虾体透明,虾须柔软而富有弹性,仿佛是在不停地摇动着,身躯也好似随着水流伸屈游动。但所画的虾与真虾并不完全一样,真虾的眼小略为一点点,所画之虾的眼为重墨而突出;真虾的后腿很多,画的虾腿提炼为五、六只;虾体是以淡墨的笔触相连或相同构成的,虾须分明又是刚劲的线条。画中没有画水,却可以想象到虾是水中游动,那白纸幻成一泓清水,一切都在“似”与“不似”之间。当你观赏这两幅画时,若有着上述同样的感受,就是跨出了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步,即是对美术作品的形式与形象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2欣赏美术作品要对作品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够理解、体验、感受作品。如果进一步欣赏,你就会发现《蒙娜丽莎》是那样的端庄、典雅。人物有一个智慧的额头和一双深邃的眼睛,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观者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从齐白石的《虾》,可进一步体会到群虾是多么自由自在地竞游,具有生命的活力。同时,还可体验到画家笔墨的刚柔、浓淡和渗化等构成的气韵、节奏和独特的艺术情趣。你欣赏时如果也是这样的,那你便迈出了欣赏的第二步,即对内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2.3欣赏美术作品要对作品的内蕴进行探究和领悟。再进一步欣赏,你就会发现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性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达·芬奇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表现内容,是对人的歌颂与赞美。由此便可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正是对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统治和禁欲主义的反叛,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枷锁的革命。同时,从画家对《蒙娜丽莎》形象的描绘中,可以感觉到画家对这个女性形象所寄予的深情和对画面形式处理的严谨。我们从齐白石的《虾》体验到一种生命的跃动,领悟到那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然的爱与赞美,可爱的艺术形象与作者的精神感情合一,以及笔墨节奏中所蕴含着的生命的运动,都是画家自身心灵中生命力的传递,使人心灵受到向上的冲击。在欣赏时,你若也有这样的感受、领悟和体验,你便完成了欣赏的第三步,即对美术作品内蕴的探究与领悟。

但是,当我们翻看课本的画页或走进美术馆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各类各样的美术作品,有如万花筒般地迷人,有的又如谜一般地令人费解,首先涌入脑海中的却是一堆的问题———这是什么作品?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有的绘画画得逼真,有的画得很怪,有的什么也看不出来?对形式分析不清,对形象把握不住,对艺术语言不理解,分不出画得好坏,也就无从把握作品的内蕴。因此,通过必修课和美术欣赏教学,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各种美术形式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名作,同学们再通过选修或自学内容,进一步了解美术的艺术语言及美术家为什么要那样表现等等,以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同时,你还必须注意:要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你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看、多观察、多分析,定会使你审美的能力得以更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