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浅谈创新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谭仕华

〔摘要〕数学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都有巨大作用。新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当立足于现实应用,强调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新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应用

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很好地展现数学知识,无法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使得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充分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提倡创新。不但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而且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创新。培养“创新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1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自觉思维,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兴趣,创新学习的力量之源更是兴趣,创新学习的过程最需要兴趣来维持。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周围的某些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望。

2从多方面培养数学思维

2.1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在保证运算正确的前提下,运算的时间与解题方法效率。根据以上所诉,再生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过程中,运算的准确性,运算的速度与解题的方法都是应当考虑的方面。首先,数学运算的准确性是由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相关的理论、公式、例子做决定的,只有熟练掌握相关公式理论才能够在解决问题之时准确地找出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当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愈加成熟时,解题游刃有余,并且会运用捷径解题、多方法解题,这是数学思维基础扎实的表现。其次,学生对于问题的运算速度也是跟数学思维相关的,而不仅仅在于解题步骤的运算上,具有较成熟的思维方式与深度的思维可以减少运算的误差并且简化解题步骤,这也是数学思维提升运算速度的作用。因而,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应当增加对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锻炼,这包括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联想能力,教师不应限定学生思考的范围,定死命题的范围,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当着重在学生数学公式教学中适当增加对于相关公式的发散思维,例如用语言叙述公式的内容,表达自己对于公式的看法,解题过程中运用多方法解题等方式进行教学,这些是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

2.2加强数学思维。初中学生思维的深度指的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遇到困难之时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要遇到困难立刻停止问题的解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如果学生养成了遇到困难就后退的习惯,那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培养是很难,没有深度的思考,就不会有思维的发散与逻辑性的存在。数学思维的深度的品质差异另一方面又集中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能力。数学问题终究是思考的问题,深度的思考,擅于思考是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们基础的关键。加强思维的关键就是基础的扎实程度与熟练运用的能力与教师的适当引导。“如下图,已知AB彝DB,CD彝DB,AB=6,CD=4,BD=14。在DB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C、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求出DP的长;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如上题所所述,此题是初中7年级的几个题,所运用到的知识为相似三角形判断,即直角三角形边角边的成比例相似问题,对于此题目的讲解之时,现实中往往简单题将答题的步骤讲解出,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两三角形何为相似,如果点P在DB或者BD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数据相应改变,那么问题是否成立的问题应当被提出给予学生解答思考,扩展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3.1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多加参与。这种教学方法充分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当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和尊重中学习和提高。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这种教学方法呢?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答,提出各种猜想,并运用制作模型、实践等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之间通过观察和交流,探索课堂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数学题目不同以往,更加灵活多变,往往一道题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一题多解,触类旁通,遇到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并且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也能够快速地解答。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拓宽了思路,拓展了能力,有其特有的创新性。

3.2师生多加交流,加强互动。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综合复习和单元总结。首先,教师提出问题,问题应该基于当前需要复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忆,所学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基本公式和定理有哪些,主要解决哪一类的问题,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哪些,再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和教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交流自己所学心得,交流还有哪些疑难点,有哪些问题还没用学懂,并反馈给教师。教师边提问,边解答,渐渐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时刻保持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最后,教师要对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再次指出重点难点,要求学生重点记忆。同时,教师要学生指出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师生之间也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4结语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要努力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要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41)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县梁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