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教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新教材新教法

杨晨霞

杨晨霞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056300

摘要高一使用新课改教材,新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探究性学习要求高,更强调了学生的素质培养。我们要使用新的教法,加强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教材教法

一学期下来,许多学生反映高一的物理怎么这样难,上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单元测试更是一团糟糕。感党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做为物理教师,我们除了多加鼓励外,我想更应该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和方法特点,这是搞好高一物理教学的关键,也为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一: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自制教具,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机械波时,准备一根粗绳,一端系于窗户上,一端用手握住,利用手的抖动形成绳波,则形象生动显现了机械波的特点.其二: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其三: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月球。

二、重视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学生进入高中后较普遍地认为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学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比如,在引入概念时,不只满足于简单地拿出来让学生记住就算了,而应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是怎样进行抽象概括的;规律的导出应使学生了解推导的过程,并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和规律的适用范围。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假设法,图像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在领会这些方法时,不是将其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而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在紧扣大纲的前提下选编一些学生容易失误的活而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

三、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

高中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模型,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核式结构”等都是理想模型,还有大量的理想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子弹木块模型""人船模型"、……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处理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时采用的具体分析、合理简化、科学抽象的方法,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信息题信息量多,题目看似新颖,则要求学生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数据,建立简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从而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四、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找到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到运动学的知识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五、加强课外辅导

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接近、关心差生,不歧视,不伤害其自尊心。2、对成绩虽差,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应从学习方法上多指导。3、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困难,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削峰为谷”,为差生铺平前进道路,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的当堂巩固,分章、分节步步为营,章章节节过关。高一的各种类型的考试,试题一般不要太难,优秀率、及格率适当大些,避免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六、熟悉初、高中教材,明确衔接部分

只有把握好高中在哪些方面更深更广了,哪些方面提法更严密了,从而适时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才能有意识地减缓初高中知识内容衔接的陡度。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析.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废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废,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